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ppt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 生态类群 第一节 海洋环境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 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 透光性:光合作用 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 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⑴ 红黏土软泥 ⑵ 钙质软泥 ⑶ 硅质软泥 第二节 海洋浮游生物 一、浮游生物概述 浮游生物(plankton)、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浮游动物(zooplankton) 1、重要性 ⑴ 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⑵ 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⑶ 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2、对浮游生活的适应 扩大个体表面或结成群体增加浮力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 μm ⑵微型(nanoplankton) : 2~20 μm ⑶小型(microplankton) :20~200 μm ⑷中型(mesoplankton) : 200~2,000 μm ⑸大型(macroplankton) :2,000 μm~20 mm ⑹巨型(megaplankton) : >20 mm 生态学意义 ⑴ 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 ⑵ 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4、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占时期的长短 ⑴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⑵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⑶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1、硅藻类(diatom) 细胞具有硅质外壳(上、下壳) ,单个细胞或组成链状,分布广泛 。 多数甲藻细胞壁有原生质分泌的相当坚厚的表质膜,壳板以横沟分成上、下壳,在细胞腹面有一条纵沟,2条鞭毛分别环绕横沟和从纵沟伸向后端,有的种类细胞裸露,分布广泛,很多种类(如裸甲藻、亚历山大藻)会分泌甲藻毒素。多数能昼夜垂直移动。 3、绿藻类、金藻类、裸藻类、隐藻类、原核自养生物等 1、原生动物(protists) 2、浮游甲壳动物(crustacean plankton) 桡足类、磷虾类、端足类、樱虾类、枝角类、介形类、糠虾类、涟虫类、等足类等。 3、水母类和栉水母类 4、毛颚类:又称箭虫 5、被囊动物有尾类也称幼形类 四、漂浮生物 水漂生物(pleuston) 表上漂浮生物(epineuston) 表下漂浮生物(hyponeuston) 一、概述 包括海洋鱼类、哺乳类(鲸、海豚、海豹、海牛)、爬行类(海蛇、海龟)、海鸟以及某些软体动物(乌贼)和一些虾类等。 适应机制:流线形体型、气鳔、增加脂类物质。 洄游(migration):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二、主要类别 1、鱼类 (1)圆口纲:属最古老种类,如七鳃鳗和盲鳗——口部有吸盘,寄生性种类。 (2)软骨鱼纲:也称板鳃鱼类,其特征是软骨,无骨鳞,如鲨、鳐和魟,现存大约300种。 (3)硬骨鱼纲:硬骨鱼类具有硬骨骼,现存海洋鱼类多属这一纲,约有2万多种。 2、其他游泳动物 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海鸟 一、主要类别 1、底栖植物 单细胞底栖藻类、海藻和维管植物 2、底栖动物 1、底表生活型 固着生物:海绵动物、苔藓动物 附着生物:贻贝、扇贝、珠母贝 匍匐动物:大部分腹足类软体动物、海星类、海胆类 污损生物(fouling organisms)过去也称周丛生物、固着生物或附着生物。藤壶、牡蛎、贻贝等 。 2、底内生活型 管栖动物:沙蚕生活在“U”形革质管内 埋栖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 钻蚀生物: a.凿石类钻蚀生物:海笋 b.钻木类钻蚀生物:船蛆 3、底游生活型 甲壳动物(蟹类、虾类和口足目等)和某些鱼类 微型底栖生物(microbenthos):可通过0.1 mm的种类,包括细菌、微型藻类(滨海带)、原生动物。 小型底栖生物(meiobenthos):可被0.1~ 1.0 mm筛网截留的种类,通常由少数较大的原生动物(特别是有孔虫)以及线虫、介形类、涡虫类、腹毛类和猛水蚤类组成,也包含有大型底栖动物(如多毛类、双壳类)的幼体。 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不能通过1.0 mm筛网的类别。除在滨海带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