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光疗法1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二章 光疗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红外线疗法 第三节 可见光疗法 第四节 紫外线疗法 第五节 激光疗法 第一节 概 述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 的方法称为光疗(phototherapy)。 光疗法所采用的人工光源有红外线、 可见光、紫外线、激光四种。 一、光的物理学基础 (一)光的本质 (二)光的发生 (三)光谱 (四)光的传播 电磁波谱 光的传播定律 反射 Reflection 折射 Refraction 照度余弦定律 Cosine Law 平方反比定律 Inverse Square Law 二、光的生物学作用基础 1.热效应 2.光电效应 3.光化学效应 光分解改变 光合作用 光聚合作用 光敏作用 荧光 第二节 红外线疗法 一、红外线的生物物理学特征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在光谱中是光波中波长最长的部分,位于红光之外,故称为红外线。红外线辐射人体组织后产生温热效应,故又有热射线之称。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infrared therapy)。 Overview of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Heat 一、红外线的生物物理学特征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其波长范围为0.76?m~50?m,根据生物学特点将红外线分为两段,即短波(760nm~1.5um)、长波(1.5~15um)。 光量子能量低 穿透能力弱 吸收与穿透 当辐射/能量吸收的越多 – 穿透的就越少 吸收取决于: 组织的结构和类型, 色素形成和波长 影响穿透的因素:强度,波长, 入射角, 吸收系数 波长越短 (0.7-1.0 μm), 穿透越深. 长波红外线主要吸收于表皮, 短波主要吸收于真皮 一般穿透/吸收范围1mm – 3mm 二、治疗作用 1.缓解肌肉痉挛 2.镇痛作用 3.消炎作用 4.促进组织再生 5.其他治疗作用 三、治疗技术 (一)设备 1.红外线辐射器 2.太阳灯 3.光浴器 三、治疗技术 (二)操作方法 1.局部照射 2.全身照射 (光浴治疗) 四、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注意事项 禁忌症 皮肤感觉受损 循环障碍 急性皮肤疾病 癌症/ 感染性疾病 皮肤受损 注意事项 急性发热/感染 服用了镇痛或麻醉类药 年龄 : “不可信任的患者” 血压调节有缺陷 烧伤 – 注意皮肤湿度和皮肤情况 眩晕 – 血压降低 眼睛受伤 – 避免看灯 第三节 可见光疗法 一、可见光的生物物理学特征 应用可见光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可见光疗法(visible light therapy)。可见光在光谱中位于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波长范围为760nm~400nm。理疗中常用的可见光疗法有红光疗法、蓝紫光疗法。 二、治疗作用 (一)温热作用 (二)光化学效应 三、治疗技术 操作方法 1.红光疗法 2.蓝紫光疗法 四、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红光疗法 2.蓝紫光疗法 (二)禁忌证 (三)注意事项 第四节 紫外线疗法 一、紫外线的生物物理学特征 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在光谱中是光波中波长最短的部分,位于紫光之外,故称为紫外线。紫外线作用于人体组织后主要产生光化学效应,故又有光化学射线之称。应用紫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紫外线疗法(ultraviolet therapy)。 三、治疗作用 1.消炎作用 2.镇痛作用 3.杀菌作用 4.促进维生素 D3的形成作用 5.脱敏作用 6.促进伤口愈合 7.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8.光致敏作用 四、治疗技术 (一)设备 1.高压汞灯又称高压水银石英灯 2.低压汞灯又称冷光水银石英灯 3.低压汞荧光灯(“黑光”灯) 4.日光荧光灯 5.太阳灯 6.其他用品 四、治疗技术 (二)照射剂量测定 1.照射剂量 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以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 表示,即某一紫外线灯管在一定的距离下垂直照射人体一定部位皮肤引起最弱红斑所需要的时间。MED反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故又称生物剂量(BD),其计量单位为秒(s)。 四、治疗技术 2.生物剂量测定法 (1)生物剂量测定器 (2)测定部位 (3)测定方法 四、治疗技术 3.剂量分级及其应用 0级红斑(亚红斑量) Ⅰ级红斑(弱红斑量) Ⅱ级红斑(红斑量) Ⅲ级红斑(强红斑量) Ⅳ级红斑(超强红斑量) 4.影响剂量的因素 (1)部位 (2)年龄 (3)性别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