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docVIP

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doc

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 总结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包括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豫东平原   中图分类号 S436.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60-01   葡萄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水果,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豫东平原地区对葡萄的消费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葡萄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水果(酿酒等),然而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病虫的侵害,在我国已知的虫害有100余种,已知的病害也有近百种。病虫害的发生给葡萄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葡萄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1 葡萄霜霉病   1.1 发生特点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果也是其危害对象。叶片受害后,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着生于叶脉上,随着病情的发展扩大为黄褐色病斑,如果外界湿度较大,有白色霉状物着生于病斑背面。幼果受害后,果色变灰,瘦化酸涩,产量降低,后期皱缩脱落。   葡萄霜霉病病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潮湿、冰冷、多雨及多雾露的天气发病严重,若遇有利气象条件,潜育期4 d左右,防治不及时病害易迅速蔓延,引起大流行。   1.2 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在雨季之前喷施保护剂防护,一般年份在6月中下旬,多雨年份则提早到6月上旬,药剂可以选用安泰生700倍液,每隔10~14 d喷施1次,连喷3~4次,防效可达到95%以上,喷后叶片浓绿不老化。在病害多发期及初见病斑时,用霉多克、烯酰吗啉、氟吗锰锌等喷施。发病严重时,则可选用银发利喷雾,隔10 d左右再喷1次。   2 葡萄白腐病   2.1 发生特点   葡萄白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造成的危害最大,损失最为惨重。受害后,先有褐色的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着生于果梗或果柄上,后逐渐向果粒蔓延,造成果实变褐腐烂,有灰白色小粒点着生于果面,如果外界湿度条件大,病组织有土腥味。   葡萄白腐病是高温高湿病害,靠风雨传播,7―8月多雨季节易发生流行,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5%~20%,严重年份达6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早晚、轻重与降雨、栽培方式、组织成熟度关系密切,雨季早发病早,雨量大发病重,雨季长发病持续长,果穗距离地面越近发病越严重,果实越接近成熟发病越严重,该病病菌在地表及病残体中越冬[2-3]。   2.2 防治措施   一是发芽前对全园每株喷1次3~5 °Bé石硫合剂;二是开花前未发生病害时喷安泰生800倍液(4 h后降雨不需要重新喷)、50%福美双500~600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补喷)、50%多菌灵600倍液等;三是落花后喷安泰生800倍液+好力克5 000倍液;四是发现零星病斑及时喷好力克3 0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600倍液;五是果实近成熟时,用好力克3 000倍液重点喷果穗。   3 葡萄黑痘病   3.1 发生特点   葡萄黑痘病主要危害幼嫩果粒、幼叶及嫩蔓,是果实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幼叶感病,先有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出现,拌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呈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最后干枯穿孔。果实感病,病斑中央灰白色,稍微凹陷,看似“鸟眼”,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不能食用[4]。   幼果期多雨,湿度大发病重,危害幼嫩绿色部分,自发芽开始到采收后期均可危害幼果感病是从落花后开始至浆果膨大期结束,病菌在病叶、病枝蔓上越冬。   3.2 防治措施   葡萄黑痘病的防治关键期为花前及花后至幼果豆粒大小时。花前用甲基托布津或好力克喷施,花后用安泰生或坦森锰锌保护;发生葡萄黑痘病初期,可以喷施好力克4 000倍液,每隔5~7 d喷施1次;展叶后喷施福美双800倍液,开花前、落花后喷施安泰生800倍液,发现零星病斑喷好力克4 000倍液或病斑佳4 000倍液,间隔7~15 d喷施1次,连喷2~3次,这4遍药最重要。重病区可在展叶期用好力克5 000倍液对越冬病原菌进行铲除[5-7]。   4 参考文献   [1] 君广斌.红地球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12(9):30-31.   [2] 郭建,王玉国,陈福双.多雨季节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甘肃农业,2006(5):249.   [3] 刘金光,张振阳,张合奎.葡萄常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08(10):32-34.   [4] 高鹤清.葡萄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