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网络文学史的几点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撰写网络文学史的几点思考.doc

如何撰写网络文学史的几点思考   很多史学家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写作原则,不写活着的人。韩愈遭贬时有一首《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也就是说,在人或事物尚未终结之前。任何结论都是靠不住的。《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白居易题为《放言》的诗最为彻悟: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所列举的这些事例说明,“试玉”也好,“辨材”也好,火候不到,时间不够,是难以辨别真假与好坏的。周公、王莽的例子更为深刻地说明,要辨别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需要足够的时间,千秋功罪固然由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聚合而成,但动机与效果两相背离的现象大量存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就看不清历史的主流。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写史,必须与史实保持足够的距离。那么,多远的距离才算是“足够的距离”呢?   韩愈和《明史》强调的是要等人过世了才能盖棺论定,白居易虽然没有否定盖棺论定的说法,却假设了事物的另一种情况:如果周公和王莽死早了,就会掩盖历史的真相。马克思曾对拜伦和雪莱之死有一段著名的议论:“拜伦和雪莱的真正区别是在于:凡是了解和喜欢他们的人,都认为拜伦在三十六岁逝世是一种幸福,因为拜伦要是活得再久一些,就会成为一个反动的资产者;相反地,这些人惋惜雪莱在二十九岁时就死了,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而且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看来,有时假设一下与史实不同的情形,不仅是有趣的,而且也是有益的。   但历史毕竟不能假设。严谨的史学家讲究“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第三》)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文献”与“足征”是铁门槛。孟浩然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若无“江山留胜迹”,若无“羊公碑字在”等史实为基础,则诗人登山思古的高论必然光彩顿失,其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沧桑感亦不复存在。当然,这句话所隐含的历史之“时间维度不可或缺”的观念更值得我们注意。但问题是,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人事更迭呈现出“网络时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天”的景象,且我们早已走到了“文不足征”的相反一面,我们在文献的海洋中饱受信息过载之苦,随着时间的增加,有价值的史实将被信息烟尘纷纷淹没!事实上,早期网络文学的许多重要文献,如今已永远消失在虚拟世界的“忘川”之中,每念及此,今天的网络文学研究者已是不胜唏嘘,想必未来的文学史家会更加痛惜了。   众所周知,20年间,网络写手比电影导演更新换代要快得多,我们是否还能固守既有的史学观念,再由下代史学家为我们写史?据说,契诃夫过世没几年,关注他的人便分出了几大阵营,因为对契诃夫眼珠的颜色究竟是蓝色、棕色抑或是灰色而产生的纷争,使得他们彼此之间形同水火。现在,当我们为网络文学的契诃夫留下视频和照片的时候,无法料想它们对未来的哲人、诗人和历史学家有何意义,但我们有责任避免像前人给今人留下遗憾一样给后人留下遗憾。   自《华夏文摘》推出少君的《奋斗与平等》以来,在中华网络文学的广阔天地里,先后涌现出了多少作家作品我们已经无从查考了。昨天还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今天却已过眼滔滔云共雾!真切地记住当下真实的状态,留住网络文学史上的每个精彩瞬间,这正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让固守陈旧史观的历史永远地成为历史吧!因为网络文学稍纵即逝的绝代风华,决不能听任无情岁月的风吹雨打。   网络时代,任何美好的时刻,都不应轻易任其悄悄溜走。尽管我们已无暇倾听朝青暮雪的感叹,但面对“―夜花开满树红,转眼花落万枝空”的网人网事,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的这些诗句,今天读来,简直就是对网络时代的精准预言!试想历史上何曾出现过比今天竞争更为迫切的“朝夕时代”?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历史转折时期,及时地记下每个真实的瞬间,这是否可以说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华历史,一向高扬“实录”与“直书”精神。而最好的实录,当推现场直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已经晚了20年!贺绍俊在评论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时指出:“从史实出发,以史料说话,以事实说话。这也是中国史学传统的精髓,这就是直书和实录的精神。历史上有不少史官为了坚持这一精神而牺牲了性命。也曾做过史官的韩愈就深感修史之难。他在《答刘有才论史书》一文中,列举了司马迁、班固、崔浩等史官所遭厄难后感叹道:‘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所谓天刑,这是古人对天道的敬畏,我们姑妄听之。但人祸确实时时笼罩在古代史官的头上,不少史官因为坚持秉笔直书而被皇帝砍掉了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