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和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doc
超声和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超声和微泡联合应用降低了超声的空化阈值,提高了超声的成像能力,尤其是各种靶向微泡的出现使得经超声介导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细、准确、高效。近年来超声溶栓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临床应用,因其无创、便捷和确切的疗效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靶向微泡不但能与靶组织紧密结合,增强靶组织的超声成像,更可以携带药物或基因至靶组织,通过超声微泡定向爆破技术定向释放,使目的基因在靶组织中稳定表达,因此,该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超声;微泡;超声溶栓;基因传递;心血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 R714.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9(b)-0026-03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microbubbles reduced the ultrasonic cavitation threshold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ultrasound imaging. A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argeted microbubbl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ltrasound became more precis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In recent years, sonothrombolysis has already been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out of laboratory research and got great attention for its non-invasive, convenient and precise effect. Target microbubbles can not only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arget tissue, enhance the ultrasound imaging, but also can deliver drug or gene to the target tissues. By combined with UTMD, target gene can stably express in the target tissue. Therefore, it has great potential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Key words] Ultrasound; Microbubbles; Sonothrombolysis; Gene deliver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超声微泡是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大分子材料包裹无毒惰性气体制成,可增强超声的背向散射,提高组织显影能力。通过在微泡表面连接靶向配体,如抗体、肽、激素、碳水化合物等,微泡便可与靶向受体紧密结合。这一特性使超声分子成像成为可能的同时,还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 超声微泡
超声微泡是一种内含惰性气体,外壳为脂质、蛋白质或高分子聚合物的药物[1]。常见的氟碳气体微泡粒径通常在1~8 μm,但不同材质的微泡粒径不尽相同,目前报道较多的纳米级氟烷乳剂粒径为200~300 nm。也有研究显示微泡的粒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如Definity微泡在配制后的3 h内,粒径会由3 μm缩小至0.98 μm。不同的测量方法也会对微泡粒径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如准弹性光散射测量系统对亚微米级的微泡更敏感,而光阻法的测量系统则更适用于粒径大于微米的微泡测量。值得注意的是,当微泡粒径大于10 μm时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微泡的大小是保证其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微泡在接受不同频率的超声照射时会发生稳态空化或惯性空化[2],产生声孔效应。这些效应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间隙增宽及微血管的破裂,利于包裹在微泡内部的基因或药物定向释放到靶细胞内,从而显著增加局部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3]。但过强的空化效应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不良的生物效应甚至细胞的死亡。
目前微泡可运载的药物种类非常丰富,这要归功于Klibanov等[4]首次将载药的脂质微泡用于UTMD中。微球对药物的承载能力则明显高于微泡[5],通过在微球内部填充气体或药物,微球同样可具备声学特性并产生空化效应[6]。Sirsi等[7]通过在微泡膜上增加阳离子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