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相互关系和互补共进.pdfVIP

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相互关系和互补共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相互关系和互补共进.pdf

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相互关系和互补共进 论 犯 罪 学 与 刑 法 学 的 相 互 关 系 和 互 补 共 进 郑旭江 杨兴培 【内容摘要】 犯罪学和刑法学都是以犯罪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犯罪学关注的是犯罪人,刑法学 关注的是犯罪人的行为。两者是 “父子关系”还是 “兄弟关系”或是 “陌路人”?在 中国社会过去相3-长 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由于对犯罪的关注过多和过重地集中在通过刑法进行严惩和打压,但是我 国社会 目 前阶段的犯罪依然处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 “野生状态”。因此,如何认识犯罪的生存和产生 的原因,如何实现对犯罪的全面预防和遏制,如何扭转重严惩轻预防的刑事政策,其更大社会责任的观 念提升将历史地降临在犯罪学身上。犯罪学和刑法学如何实现相互联动和互补共进,将是犯罪学和刑 法学的共 同任务。 【关键词】 犯罪学 刑法学 相互关系 互补共进 刑事政策 犯罪学和刑法学都是以犯罪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两者的关系在本质上应当是一个防与治的关系。 然而在中国的刑事法学领域,依然有一个十分显见且已为人见怪而不怪的奇特现象,那就是对犯罪规制 和制裁的刑法学备受各方关注,成为一门显学。而对犯罪生存原因的认识和对犯罪预防的犯罪学成了 依附于刑法学的一个分支,不过是一门隐学。不可否认,当今 中国仍处在一个犯罪的高发期 。由于没有 繁荣和有效的犯罪学研究,由于对犯罪没有一个整体深刻的认识,以致整个社会政治评估中至今仍没有 建立起一个对犯罪情势清晰有效的制度检疫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犯罪预防机制,以致于即使是对犯罪 进行专门的规制和制裁进行研究的刑法学也是疲于奔命而不堪重负,这是中国刑事法理论研究和刑事 司法实践的一个硬伤。 对历史的重温可以、找到解读现实的依赖路径,他山之石亦可以发现攻玉的价值,现实不同学科之 间蕴含的真理可以相互借鉴。下面三事权且作成为本文的引子。 其一:春秋时名医扁鹊有弟兄三人,齐桓公曾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 日 “大哥最高,二哥次之。”齐桓公叉问“那为何你的名声在外,而你大哥二哥默默无闻。”扁鹊回答到:“大 哥治病重在预防,人将得病就能发现,随后进行调理不致得病,从而治病于无形,故人所不知。二哥治病 贵在于早,人有小恙即能对症下药不致恶化,从而治愈于微恙之时,故人所以为其不能。而我则专治人 病于膏肓之间,人皆以为我最能。而我以为如天下医术皆如大哥,则天下无病 ,更无需扁鹊而矣。”齐桓 公听后感慨而言:“治病如治天下,至于无形胜于有形。” 其二:在中国历代帝王行列中,明太祖朱元璋素以治吏严肃、惩腐酷厉著称。然而朱元璋整治官场, 严肃吏治 ,惩治腐败 ,其用心不谓不 良苦 ,决心不谓不坚决,措施不谓不周密,手段不谓不果断,刑罚不谓 不严酷,但却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贪墨现象的滋生与蔓延。有明一代正是我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极为严 重的一个时期,贪官污吏依然贪墨故我,前仆后继。面对此情此景,洪武 18年 (1386年)朱元璋不禁感 慨道:“朕 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 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良,任用既久,俱系奸贪。”以致发 出绝世之悲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其三:作为我国党和政府喉舌的人民日报 2013年专门发表 《病人为何越治越多》的文章,指出:“当 郑旭江,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杨兴培,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上海市一流学科 (法学)建设项 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年第3期 今社会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 败,值得认真反思。因此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 能坐着等人得病,以治病多者而洋洋 自得,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 “落水”。① 客观世界是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共同体,天下很多事可以说存在着情理相同之处。治罪如治病,应 当防患于未然;治病如治国,应当无形胜有形;治国如烹鲜,应当认识犯罪原因从而进行釜底抽薪。因此 在中国如何理顺犯罪学和刑法学的相互关系并促进两者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改变中国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