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pdf
… 婆
zhigon.g fair tiandl 、
村官职务犯罪主体资格的认定
王林林
(541400 广西壮族 自治区资源县人民检察院 广西 资源)
摘 要:就当前司法机关在查办村官职务犯罪过程中存在 的,但他们所从事的是集体公务,而非国家性质的公务。如果
的法律适用问题和争议进行了研究,并试图从立法精神等角度提 硬性地将这些人上升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 内,以国家工作
出解决 问题的相关途径及对策。 人员论处,不仅缺乏理论依据,而且也有悖于 《刑法》第93条
关键词:农村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 的规定,于情、于理、于法都有些欠妥。大多数学者则认为,
城镇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农村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是否为国
一 、 现有法律对 “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主体资格的认定 家工作人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居委会、村委会、的领导代
对于主要职责在办理本村公共事务的农村组织工作人员 (俗 表国家行使诸如计划生育、征兵、收取税款等公务时,就属于
称 “村官”),其身份是否均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所从事的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根据以上情况来看,要真正确定农村党
管理事务是否均属于法定的国家公务,是否应该严格按 《刑法》 支部、村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是准国家
第八章的贪污贿赂类犯罪定罪处罚,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所出现 工作人员,其关键点在于界定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成人员是
的并应当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 《刑法》第八章及第 163条、 否在从事公务及其内涵。
184条的规定,要构成贪污贿赂犯罪,其主体只需是国家工作人 笔者认为,国家工作人员规定中的从事公务仅指国家公务,
员。但是,如何界定具体到案件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和外 而不应包括集体公务。因为,首先,我国 《刑法》第93条第 1
延,这个问题的争议似乎一致都没有平息过。根据我国 《刑法》 款的规定已经清楚地界定了 公“务”的性质、范围,也就是说,
第93条有明确的规定,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国家工作人员可以 这里的公务,只能是国家公务,而不能包括集体公务。否则,
分为两类,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准国家工作人员。所谓国家 刑法第 93条就没有必要将国家工作人员表述为国家机关从事公
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务的人员了。其次,从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规定看,这一款规
对于哪些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 定了三类准国家工作人员。不论是第一类中国有单位的国有性
准国家工作人员?有学者认为,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不仅依 质,还是第二类中受国有单位委派的性质,都恰好说明了国家
法选举产生,须经上一级批准才能任命,而且事实上也起到了 工作人员所从事的活动绝不是集体的事务,而是具有国家性质
维护国家一级政权的作用,成为了国家一级政权组织的负责人, 的公务。因此,笔者认为对第三类准公务员的认定,是包括村
特别是他们行使管理职权的性质往往与公务活动密切相关。无 党支部、村委会的组成人员在内,也应当只能是在从事国家公
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效果看,都应该将农 务的范畴。
村干部视为国家工作人员。也有人认为,农民委员会不是国家 从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关于刑法第
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村委会负责人虽然是依据法律选举产生 93条第 2款的解释》这一立法解释来看,只要是依照法律从事
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规约。其中, 《诽谤信息解释》第5条 恰当性和规范性。
第2款将编造、散布虚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制网络造谣、传谣的完善。一是完善及贯彻 《解
纳入寻衅滋事罪的范畴;而第7条也将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 释》,科学合理解释。遵循法律文理与原旨主义。必须指出的是,
为 目的,发布虚假信息的两种情形纳入非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专业工具通达信软件操作详解教材 .pdf VIP
- 沉降观测方案.docx VIP
- 《土地管理法》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P12 更多的资料请参阅《2010学年上中CPS活动手册 上海中学.docx VIP
-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课件.doc VIP
-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VIP
- 2021届北京市海淀高三语文一模阅读部分讲评 课件(150张PPT).pptx
-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的操作与使用 .ppt VIP
- 苏州七年级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第11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校园公益劳动清洁美化校园我行动 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