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微型区域主义的合作回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微型区域主义的合作回路.doc

解析微型區域主義的合作迴路: 以東協東部成長區為例 楊 昊* 摘 要 區域治理(Regional Governance)是後西發利亞時代國際關係發展的重要環節。近年來,由於不同區域與多樣議題所醞釀出的多元區域治理模式,為當代區域主義之研究增益不少新的學理洞見與經驗依據。為了要使區域治理之相關研究更具系統性,本文首先擬從學理層面梳理「新區域主義途徑」(New Regionalism Approach, NRA)的理論內涵,重新描述區域層次的集體意識凝聚過程,並進一步重建、比較與分析區域治理之運作邏輯,旨在建立各種不同議題中之區域治理模式原型。接續,本文針對區域治理四種原型中之「微型區域主義」(Micro Regionalism)治理模式進行分析,並佐以東協在次區域發展計劃中的微型區域合作經驗為經驗個案,「東協東部成長區」的合作迴路、發展動力與挑戰。 「東協東部成長區」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次區域發展計劃。這項規劃早在1992年由菲律賓總統Fidel Ramos提出,並在1994年由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等四個國家正式推動。這項計劃的推展,象徵著東協國家選擇透過次區域經濟集團的合作方式,先推動小規模互利合作,以逐步實踐東協經濟體的發展願景。經過了十餘年的時間,在2007年的7月,相關成員國正規劃一項共同行動戰略,期望能落實2006至2010年間的「東協東部成長區路徑圖」,進而強化各國家之間的海、空交通聯結與各項基礎建設。本文擬探討東協東部成長區的起源與合作現勢,希望從中梳理出東協推動經濟體發展的次區域路徑,並藉由內部合作迴路的探討,分析東協在2015年建構經濟共同體藍圖前將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 關 鍵 詞:微型區域主義、東協、東協經濟體、東協東部成長區、次區域合作。 壹、前言:全球化下的區域合作新趨勢 冷戰期間的國際關係因為深受地緣政治的壁壘分明影響,間接使得區域主義(regionalism)得以開始植基在全球各重要地理板塊上。區域主義最早象徵著以地理共通性為基礎之區域意識的發酵,而區域內之跨國合作行為的增加,正是早期區域主義的實踐。日益興盛的跨國合作之所以興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家瞭解到單邊主義的行動(unilateralist action)將有其侷限,從而在成本效益的衡量下願意透過集體合作來追求共同目標(Butler, 1997: 410;Ravenhill, 2001: 7)。此一潛伏在世界各個重要區塊的區域主義運動正逐日快速發酵,此種發酵則係藉著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壯大來呈現,譬如,在歐洲有以歐洲聯盟(the European Union, EU)為驅力的區域統合運動(Regional Integration);在亞太地區,亦有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為主之針對經濟合作而設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而在東南亞一帶,成立自1967年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更是將東南亞區域事務,如經濟、社會與安全等議題,朝向特有的區域治理(Regional Governance)模式來推進;在其他區域裡諸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中美洲共同市場(Central American Common Market, CACM)、南錐共同體(Mercado Común del Sur, MERCOSUR)、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以及西非經濟暨貨幣聯盟(Union Economique et Monétaire Ouest-Africaine, UEMOA)等組織,共同建構了以區域為軸心的「多中心主義」(polycentricism)世界觀,亦為晚近國際關係之發展投入了頗多元的複雜性(Coleman and Underhill, 1998;Lahiri, 2001;Laursen, 2003;Sampson and Woolcock, 2003;Katzenstein and Shiraishi, 2006;Levine, 2007a;Henry, 2007)。 在此同時,另一股衝擊到傳統西發利亞政治體系的勢力正逐漸醞釀、散佈,這股勢力係來自於全球化在當代國際關係之各個議題上的強大襲捲能量,從而建立了一個不斷進行全球化的世界(Nye and Donahue, 2000)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