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五测量物体的高度二.pptVIP

第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五测量物体的高度二.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第五节 测量物体的高度(二) 知识回顾 测角仪的使用方法 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的方法 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的方法 活动内容 以5~6人为一小组,合作测量旗杆的高度,并填写记录。 说明:1. 不能直接用皮尺测量它的高度。 2. 注意实验时的安全,同学之间要互让。 3. 测量的过程中会产生测量误差,因此,需 多测两组数据,并取它们的平均值。 4. 正确地使用测倾器,特别要注意测量过程中正 确、规范地读数. 5.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并能对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 困难,想方没法,团结协作,共同解决. 反思一 我们直接测量出这根木棒的长度为2.32米。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与此相接近吗?有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反思二:测量物体高度有哪些方法? 当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如左图 当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如右图 课后作业 习题1.7第2,3题 * * 0 30 30 60 60 90 90 使用测倾器测量倾斜角的步骤如下: 1、把支架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架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P Q 0 30 30 60 60 90 90 2、转动转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 M 30° A C M N 1、在测点A安置测倾器,测得M的仰角∠MCE=α; E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a,可求出MN的高度。 MN=ME+EN=l·tanα+a 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 达的物体的高度: α 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 达的物体的高度: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MCE=α; A C B D M N E α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此时M的仰角∠MDE=β; β 3、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根据测量数据,可求出物体MN的高度. NA 备注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计算者和复核者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活动感受 计算过程 ∠MCE CA 平均值 第二次 第一次 测量项目 测得数据 测量示意图 测量物体的高度 (范例一) 课题 ∠MDE BA 备注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计算者和复核者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活动感受 计算过程 ∠MCE CA 平均值 第二次 第一次 测量项目 测得数据 测量示意图 测量物体的高度 (范例二) 课题 结论: 一是误差引起的。这种误差主要来源于我们自制的测角仪; 二是读数错误。 *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