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片中对台北都市意象的塑造与转换by李清志.doc

国片中对台北都市意象的塑造与转换by李清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片中对台北都市意象的塑造与转换by李清志.doc

電影與城市相互滲透的個案研究 ──以《第36個故事》為例 研究生:李宓璂、官芝羽、柯思羽 指導老師:吳明津 老師 民國一百年五月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5 第四節 相關論文回顧 5 第二章 政府電影政策分析 第一節 韓國提出的電影政策 7 第二節 臺灣提出的電影政策意涵與其實踐 9 第三節 《第36個故事》的代表性 10 第三章 《第36個故事》中的臺北 第一節 電影文本內容分析 12 第二節 電影中的臺北意象-有形和無形的臺北 14 第三節 電影如何呈現臺北意象 19 第四章 電影與城市的相互滲透 第一節 建構與實存──朵兒咖啡館 21 第二節 問卷調查 22 第三節 問卷分析 23 第五章 結論 27 參考文獻 28 附錄 導演訪談資料 29 問卷內容 33 政府政策資料 3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許多人透過電影認識一座城市。電影呈現了城市的特殊意象,凸顯出城市的重要象徵,讓人看到某些畫面而聯想到這些城市,創造出電影口碑與合作城市的雙贏價值。近年來國內電影《海角七號》、《艋舺》的映演熱潮與其帶動的觀光效益,十分驚人,也促使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思考,電影和城市之間互相滲透的影響力與可行性。 反觀臺北,一個擁有多元文化價值的城市,在小小的彈丸之地中,展現包容的特質。筆者相信這也是為什麼臺北市政府願意成立相關機構以協助城市電影之拍攝,其中《第36個故事》更成為第一部由政府出資拍攝的城市行銷概念電影。 筆者基於對電影的熱誠和好奇心,想藉著本次專題的機會深入研究城市電 影這個主題,因此選擇了《第36個故事》作為研究的主軸。筆者認為城市電影 所要表達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那些刻意置入的畫面,而是一個城市的「性格」, 臺北跟許多國外都市比起來,景觀上或許沒有特別美麗,但卻擁有獨特的生命 力,希望能透過《第36個故事》看見不一樣的臺北。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動機,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城市與電影之間相互滲透的影響力。藉由電影《第36個故事》與臺北的個案研究,探索臺北城市與城市電影二者的關係,提出有助城市發展的建議方案,例如電影開拓了臺北市的城市意象,塑造獨特、道地的特殊標章,作為臺北市的利基;而臺北意象也豐富了城市電影的內涵。透過下列歩驟,分項說明,以期達到研究目的: 1.調查臺北市的城市意象,包括具象的實體(建築、交通等)、抽象的概念(氣味、顏色、聲音、符號 )、電影中認定屬於臺北的空間、特定對象的臺北等; 2.分析《第36個故事》文本的代表性及其結束拍攝的後續發展─朵兒咖啡館,並將電影中的畫面對照現實畫面,歸納出表現在電影中的臺北意象; 3.政府政策的比較與分析,根據臺北市政府提出的電影政策及政策內容,了解官方思維的產生、政策意涵與其實踐─電影委員會; 根據上述歸納,提出具體方案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