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2016.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拓案 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全球最大的矿业集团必和必拓公司成立于1885年,总部设在墨尔本。公司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是全球第三大铁矿供应商。 力拓矿业集团(Rio Tinto) 力拓矿业集团于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总部设在英国,是一家英国和澳大利亚双重上市的公司。集团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商。 据美国媒体2007年11月9日报道,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出价1420亿美元向力拓董事会提交合并计划纲要,提出以3股必和必拓股票交换1股的力拓股票,这一出价较力拓周三收盘价43.50英镑有21%的溢价。 两拓案(续) 在与美国铝业公司竞购阿尔坎铝业中胜出的力拓认为,与同行相比其股价目前偏低,而且对阿尔坎铝业的收购将产生协同效应。必和必拓应该在其收购出价中体现出这一协同效应,以免收购阿尔坎铝业的好处为必和必拓的股东所独享。 力拓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占该公司铁矿石出口最大份额为43%。此外,力拓与中国企业经营三家合资企业,其中力拓与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经营Channar合资企业(Channar JV),每年将向中国钢铁厂发运1000万吨铁矿石直至2010年;力拓与宝钢在澳大利亚经营Bao-HI合资企业(Bao-HIJV),每年将向宝钢发运1000万吨铁矿石直至2022年;力拓与首钢经营RTE合资企业(RTEJV)开发秘鲁Marcona铁矿。 必和必拓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矿产品供应商之一,其生产的40%的铁矿石及20%氧化铝销往中国。合并将削弱中国定价权? 2.按照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划分 善意并购:并购企业事先与目标企业进行协商,征得其同意并谈判达成并购条件的一致意见而完成并购活动的并购方式,西方形象地称之为“白马骑士”(white knight)。 敌意并购:指并购方不管目标企业的反抗进行的并购;或者事先不与目标公司协商,而直接突然提出公开出价并购要约的并购行为,西方理论上称之为“黑马骑士”(black knight)。 各国如何看待“外资并购行为”。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二、并购的基本类型 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 2005年6月23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正式向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发出要约,以每股67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方式并购优尼科,要约价相当于优尼科公司股本总价值约185亿美元,比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此前提出的收购价格高出约15亿美元。 这是一桩被称作“蛇吞象”的双赢大并购。美国石油公司中的老九、已有114年“高龄”的优尼科,有望与中海油结成美满良缘,成就中国公司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海外购并,以及近6年来全球第二大现金收购案。 为促成并购,优尼科高层曾专程飞抵北京当说客。在雪佛龙参与竞购后,中海油也将要约价一下子提高了55亿美元,显示了势在必得的决心。但是,在8月2日,离优尼科投票表决雪佛龙的收购方案尚有8天之际,中海油却选择了退出,并购宣布失败。其间有哪些值得玩味的东西? 教 训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起初还只是美国媒体上的一个商业事件。但是,当“中海油以贯彻国家的能源战略为己任”、“中海油作为大型国企担负着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等慷慨陈辞公之于众后,美国政客和愤青们的敏感神经被触动了。 中海油动不了优尼科这块“奶酪”;但是,IBM的PC业务这块“大奶酪”,尽管新鲜度有点问题,但联想吃得很香。这是为什么? IBM将视同鸡肋的PC业务卖给联想,几乎谈不上对“美国国家安全”有什么影响。但石油和PC纯是两码事:石油是国家的战略性能源, 战术上,中海油在并购过程中泄密频频。 娃哈哈VS法国达能 公司简介 法国达能集团: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九十年代初,达能集团开始在中国设厂 ,以达能为品牌的酸奶在广州及上海均居于领导地位。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88亿元。 事件背景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 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商标使用合同,引发了强行收购风波。 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当初合资时签署合同中有一个条款—“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 据《经济参考报》2007年4月报道,由于娃哈哈与达能签署的相关合同存在“圈套”,致使法国达能公司以此为由,欲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