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第2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选修·教师用).doc
第五单元第2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选修·教师用)
【学习要求】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4.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
思考: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怎样的准备?俄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哪年建立的?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思想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1)内容: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2)意义: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真正建立。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阅读书本思考:什么是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三、中年:
(一)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背景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生活矛盾十分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貌似强大的沙皇俄国充分暴露出它的弱点。参战以后,俄国经济受到致命的打击。工业减产,农业萎缩,交通运输混乱。战争进一步恶化了社会各种矛盾。随着战场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不仅下层群众想改变现状,就连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选自《必修一》)
(1)经济条件: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阅读书本思考:列宁是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指导十月革命的?
1、理论上:
(1)发展马克思主义:
a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b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成为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2)发表《四月提纲》(主要内容和意义?)
a、指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想无产阶级革命过渡。
b、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写作《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实践上:
(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阅读思考:为什么在1917年7月列宁敦促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世界大战,还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七月流血”事件使无产阶级抛弃了在《四月提纲》中的和平幻想。
(2)直接领导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问题探究:
1、你认为俄国在一年内接连发生两场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两场革命的性质是否相同?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①决定因素: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
②革命性质:1917年的二月革命属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社会主义革命
③判断依据:革命任务和革命成果
2、你认为十月革命能够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俄国社会矛盾的极度复杂与尖锐
②列宁《四月提纲》给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首先夺取大城市(俄国革命道路)
3、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又是什么道路?为什么两国的革命道路会有所不同?
(二)巩固新生的政权
阅读思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哪些困境?
1、面临的困境: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白卫军的反革命叛乱。
外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阅读书本92页第二个历史纵横及下面的内容回答面对这些困境列宁采取了哪些措施?
2、措施:
(1)外交上:《和平法令》,与德国、奥匈议和,退出一战
(2)经济上:《土地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恢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政治上:迁都到莫斯科。
(4)军事上: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四、中晚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2)内容:余粮收集制、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实物配给制。
思考:战时共产主义在当时有何作用?余粮收集制损害了谁的利益?全盘国有化以及实物配给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吗?
(3)评价:
对集中人力物力取得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很大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速公路路基石方爆破专项施工方案[优秀方案].pdf VIP
-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制度.pdf VIP
- 空气和氧气(考点讲义)-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全国通用).pdf VIP
- 重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500KV超高压电塔及输电线路下路基爆破施工防护方案.pdf VIP
- 公顷的认识 课件.ppt
- 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
- 临近高速公路石方爆破施工防护方案模板.doc VIP
- 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024)青岛版(五四制)(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00套x.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