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语言浸润文化的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语言浸润文化的内涵

让语言浸润文化的内涵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有这么一句名言:“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 (1904 Jespersen). 他认为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学习一门语言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词汇的积累,某种程度上说,脱离了它赖以生成的文化,我们永远也不能习得它的精髓。 这里我们不妨来温习一下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文化是语言赖以扎根的土壤,语言是文化得以反映的镜子。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而所谓跨文化意识即“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交往。”我们通俗的来说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维,或者说是民族文化思维,这种思维能够保证交际者能够准确的交流。” 那么“跨文化意识”对学生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人类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根本无法交流。曾经有这样一种比喻,有人把“跨文化意识”比喻成一种特定的符码,在同种语境中,交际双方用相同的一套符码进行交流,但是在跨文化语境中,双方根本不了解对方的语境环境特点,他们往往就不能共用一套符码,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他若不具备“跨文化意识”根本无法交流。简而言之:跨文化意识的增强首先有助于语言的学习。其次,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由朱媛老师主持的课题《培养小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课例研究》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五点: 1、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人们的行为无不受到有关文化的影响。 2、结合教学内容,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人际交往、休闲娱乐、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具有必要的查获及整理有关文化信息的技巧。 4、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求知欲并鼓励他们与英语文化的人们有所共鸣。 5、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的交际文化的差异,充分挖掘课文中隐藏的文化信息,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让他们明白和识别日常文化存在的差别,在教学中应注意地区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亲身”进行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行为,对此,我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1比较不同的日常生活习俗,领会文化。 在中西方的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差异随处可见,教材也通过多方面有所展现,比如 Greetings,addressing,giving thanks,food and drink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一定会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比如在教询问对方的需求“Would you like some tea?”的回答时,我告诉学生外国人做客时,对主人的问询一般按自身实际情况回答,客人说:“No,thanks.”后,主人就不会再勉强客人了,这与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的习俗有所不同。 又如,在教festivals相关内容时,我让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 谈及赠送礼物时,我告诉学生中西方的异同:“礼尚往来”是中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但在西方国家,人们不太看重礼品的价值,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而且,一般来说,人们避免赠送贵重的礼品,以免被误会为贿赂。同时也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 但是英语毕竟缺少了语言环境,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上往往不够形象生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领会文化差异。比如,朱媛老师在在3年级how old are you?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领会到在西方国家“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一般不宜直接询问别人的年龄这一习俗,她通过让学生与不同人物的对话来领会。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而且印象深刻。由此我想到,我们还可以借此进一步渗透更多的文化意识,比如,不要谈论对方的隐私,用谈论天气的方式打开西方人的话题是更加明智之举等等。 2借助背景知识、视频图片,感知文化 感性直观的文化形象及标志最容易给小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在学习5B The English club一课中,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国家的标志性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004511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