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docVIP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doc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特点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132例,收治年限均在2013年6月~2015年10月,对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并将最终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确诊率为68.18%(90/132);内镜下有36例患者表现为病变区粘膜粗糙,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为58.33%(21/36);17例患者表现为灰白色肠上皮化生结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为58.82%(10/17);41例患者表现为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表现白相,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为46.34%(19/41);21例患者表现为皱襞变平、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表现白相,黏膜粗糙,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为90.48%(19/21);17例患者表现为皱襞变平、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表现白相,灰白色肠上皮化生结节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为94.12%(16/17)。结论 通过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检查,在临床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结合病理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确诊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特点;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病变区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点,家族遗传、生活习惯、胆汁返流、年龄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均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因素[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132例,收治年限均在2013年6月~2015年10月,其中有74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46±3.27)岁,平均病程为(7.13±2.68)年。   1.2诊断方法 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检查设备选择为日本Olympus GIF-H260型胃镜。胃镜检查由一名专业医师执行,最终检查结果由2名医师共同判定。   在内镜检查完成后,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再接受病理诊断,即操作医师对患者病变区胃黏膜进行标本采集,采集块数为4~6块,通过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溶液对活检组织进行固定后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2]。   1.3评价指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内镜下的表现主要有四个特点:①皱襞变平、黏膜变薄;②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且主要表现为白相;③黏膜呈现结节状或颗粒状,黏膜粗糙,且有一定程度的糜烂;④灰白色肠上皮化生结节表现明显[3]。   1.4数据处理 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需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的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确诊率的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进行表示。   2结果   对132例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可证实有90例患者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率为68.18%(90/132),其中有42例浅表性胃炎患者,40例伴肠上皮化生患者,10例伴异型增生患者,15例同时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患者。   通过对132例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其中有36例患者有粘膜粗糙[③]的表现,通过病理诊断可证实有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概率为58.33%(21/36);有17例患者有灰白色肠上皮化生结节[④]的表现,通过病理诊断可证实有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概率为58.82%(10/17);有41例患者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表现白相[①+②],通过病理诊断可证实有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概率为46.34%(19/41);有21例患者皱襞变平、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表现白相,黏膜粗糙[①+②+③],通过病理诊断可证实有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概率为90.48%(19/21);有17例患者皱襞变平、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清晰可见、表现白相,且灰白色肠上皮化生结节明显[①+②+④],通过病理诊断可证实有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概率为94.12%(16/17)。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属于慢性炎症的一种,并经常与肠上皮化生一起发生,如若不对患者进行诊断干预,任由疾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肠上皮再生时的异常发育,引起异型增生,并有腺体结构紊乱以及细胞异型性的表现,可能导致癌变,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带来痛苦,还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应将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操作中对两项诊断结果差异较大的病例进行相应的分析,对技术因素上的差别进行区分。其中胃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