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山西介休市三贤广场使用后评价研究.docVIP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山西介休市三贤广场使用后评价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山西介休市三贤广场使用后评价研究.doc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山西介休市三贤广场使用后评价研究   摘 要: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介休市三贤广场的调研,分析其使用后状况,尝试将地域性设计和使用后评价体系相结合,对建成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此得出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广场;使用后评价;纪念性空间   1 三贤广场概况   三贤广场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旧城区东北部,2013年10月投入使用。东临三贤大道,西对祆神楼,南临朝阳路以北社区,北临郭家村。总用地面积为47840平方米,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祆神楼、文公祠、介子祠和康熙年城墙遗址。   广场分两个区域――博物馆前广场和祆神楼前广场,其中祆神楼前广场为下沉式,两部分区域以城墙遗址为界,高差约有2.8米,中间以阶梯过渡,伴有城墙绿化带。在博物馆前广场区中心,立有琉璃制雕塑,是广场焦点,该区域下沉约30厘米,周围设有喷泉带,北边是主建筑介休市博物馆。整个广场以步行为主,外围设有自行车停放标志,出入口均设路障阻止机动车进入。   2 研究方法   研究包括POE[1]调查分析法、要素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三部分,其中POE调查分析法是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三贤广场的满意度和使用方式进行评价,要素分析法是针对三贤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要素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法是利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三贤广场的定位分析   3.1.1 三贤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广场位于介休古城东北部,东瞻汉郭林宗之巨?V,西瞩唐助国圣母之神祠、宋文潞公之墓道,南观绵峰麓晋介之推之茂木,北望汾水之汪洋,处于四合的环境中,使得“介休三贤”可以并排于此处进行文化交流,地域性文化也可以得到最合适的展现。   3.1.2 介休古城的东门户   广场紧邻介休火车站和高速路出口,处在介休古城的东门户地带,虽然昔日的古城城墙如今只残存了部分遗迹,但广场将现有的遗迹和介子祠、文公祠、祆神楼三大历史建筑囊括进来,对介休的历史文化进行重现,是介休古城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扮演着古城东门户的重要角色。   3.1.3 城市轴线的节点展示区   介休城市轴线主要分为三条:东西轴线为后土庙至祆神楼,东西副轴线为当今介休的东西大街,南北轴线由段家巷至顺城关,整体形成了“干”字型城市框架。其中,顺城关西接后土庙,东连林宗书院、祆神楼、介子祠、文公祠,该地段集中了历史遗迹,是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关键地段,而广场正处于顺城关街的尽头,是城市轴线的东节点,可谓是介休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3.2 三贤广场地域文化载体分析   广场设计中地域文化性的表现往往通过文化载体来实现,文化载体大致分为显性和隐形载体。显性载体包括空间形态、建筑物等可以直观表现地方历史、材料的要素,隐性载体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3.2.1 地域文化载体显性构成要素分析   (1)空间形态分析。三贤广场是按照东西、南北轴线布局的,东西轴线依次串联了东侧主入口处的牌坊、博物馆前广场的中心雕塑、祆神楼的过街楼、林宗书院,将重要的历史建筑进行逐一串联。东侧的南北轴线上,博物馆以雕塑为中心左右对称,西侧的南北轴线以祆神楼为中轴,左右对称分布着介公祠和文公祠。这种轴线的建立符合中国传统“轴线”和“中轴对称”的空间观,使得广场具有传统的空间形态,营造了肃穆、庄严的空间气氛,人们来到广场会对空间产生敬意。由于广场纪念性轴线的建立,其人流组织也具有轴线性,颇具意义。   (2)建筑分析。建筑形式及材料:博物馆采用现代结合传统的建筑形式,造型简洁,东西对称。屋顶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形式,敦实厚重,南侧正门大开口,采用大立柱,减轻空间笨重感,外墙采用深色钢板、白色系花岗岩,建筑色彩明快。祆神楼建筑是中国唯一一座现存的祆教文化胜迹,其建筑造型、材料无不体现出地方性特征。城墙遗址处于博物馆与祆神楼之间,更是介休古城东侧唯一残留的内容,可见其独特的地方性特征,遗址被大量的花岗岩石板保护起来,并对遗址墙面进行分割,造型简洁。   视距与建筑物高之比:博物馆的最佳观赏距离大约为40m,祆神楼的最佳观赏距离大约为55m,符合建筑界普遍认为“建筑最理想的观赏距离应为视物与物高比呈2∶1,即视平角为27°”的观点。可见,广场中视距与建筑物的高比是合理的。   建筑空间尺度决定交往距离:博物馆前广场的纵向距离约106m,横向距离约85m,祆神楼广场的纵向距离约44m,横向距离约83m,符合“宏伟都市空间的24 ~ 137m的水平距离”。人群活动主要发生在广场的雕塑区域、博物馆东南角的水景游憩区和城墙遗址的台阶区,这些区域的尺度分别为22m、32m、18m,均在标准的亲密空间24m内,可认清人的身份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