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桃文化及其对园林应用的启示.docVIP

诗词中的桃文化及其对园林应用的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中的桃文化及其对园林应用的启示   摘 要:桃Amygdalus persica L.在我国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桃文化逐步形成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象征。通过收集与分析历代的诗词,梳理各时期桃文化的发展脉络,总结桃的文化内涵,包括象征春天、美貌女子、世外桃源、优良品德、驱邪与长寿、轻浮不实等。探讨桃在园林中的应用特征,分析其孤植,群植,与水体、道路等景观要素之间配置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桃的园林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桃;诗词;观赏特性;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2-0000-00   Abstract: Peach (Amygdalus persica L.) is a widely distributed plant which has been cultivated for a long time. Peach culture is gradually forming in the long history and derived rich cultural symbol. Through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 poetr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peach culture, and sums up pea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ncluding symbols of spring, beautiful women, paradise, good moral characters, exorcising and longevity, frivolous and so on.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for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peach in the futu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application features and arrangements of peach in landscape.   Key words: Prunus persica; Poetry; Aesthetic feature; Landscape design   引言   桃Amygdalus persica L.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原产于我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桃的果实可口多汁,是我国重要的水果品种之一。桃花更是绚烂夺目、惹人喜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对桃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桃文化。桃从最初的供人食用,逐步发展为供人欣赏、托物言志的文化象征,衍生出了象征春天、女性、长寿、驱邪、美好品德等内涵。桃花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陶渊明笔下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再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描写桃的诗词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也见证了桃文化的时代变迁。梳理诗词中桃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对理解桃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极大的帮助,对桃的景观配置与意境营造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桃文化的发展历程   2.1 先秦时期的桃文化   先秦时期是桃文化的萌芽期。人们对桃最初的认识是从其食用性开始的[2],《国风?魏风?园有桃》记载“园有桃,其实之肴。”桃果可充饥,且味道鲜美,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产力较低的先秦时期,这是难得的佳果。桃也从野生状态转为栽培,种植于“园”内。《诗经?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明先秦时期人们对桃的喜爱,并将其当成贵重的礼物赠与他人。《诗经》中描写桃最著名的句子莫过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生动地描绘出桃花绽放、果实挂树、枝繁叶茂的情景。此外,还以桃花来赞美新婚女士的娇美,开创了以桃花比喻美人的先河。   先秦时期人们对桃的认识体现在对其花、果、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的细致描述,对其物候特征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夭夭”“灼灼”至今仍是形容桃花的常用词;《诗经》中的桃花也具有比兴作用,奠定了后世桃花与青春、女性的关系。   2.2 魏晋南北朝的桃文化   魏晋南北朝是桃文化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桃的应用更加普遍,除了栽植在果园内,也常用于园林之中,如《咏池边桃》中的“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奉和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