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盐稀态酱油梯度盐分发酵工艺技术研究.doc
高盐稀态酱油梯度盐分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摘 要:该文研究了一种先低盐发酵,后补加精盐进行高盐发酵的酱油酿造工艺,使得发酵周期缩短,产能提升,并且利用该方法酿造的酱油酯香味突出,口感鲜美,且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没有差别。
关键词:酱油酿造;补盐;高盐稀态发酵
中图分类号 TS2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11-02
Research on Gradient Salt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High Salt Liquid Brewing Soy Sauce
Dong Xiutao et al.
(Guangdong Chubang Foods Co.,Ltd.,Yangjiang 529500,China)
Abstract:We studied a kind of technique of soy sauce fermentation in this subject. At first,the soy sauce koji contains lesser salt. later,we added salt to the soy sauce koji,high salt liquid fermentation was on going. It makes fermentation period shortened and capacity promoted. The soy sauce brewed by this method smells and tastes good,and has no difference with soy sauce produced by traditional high salt liquid fermentation.
Key words:Soy sauce fermentation;Add salt;High salt liquid fermentation
1 引言
目前,全世界酱油年产量约为800多万t,其中,中国大陆500万t,日本150万t,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150万t[1]。虽然我国产量最大,但是人均酱油的年消费量仅为3kg左右[2],远不及韩国、日本等习惯食用酱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消费量。因此,国内的酱油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各大酱油酿造公司都对研发新式的酱油酿造工艺产生浓厚兴趣,期望提升酱油产能,节约酿造成本。
酱油酿造分为低盐固态发酵和高盐稀态发酵。低盐固态发酵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调味品研究所研制,以脱脂大豆(或大豆)以及麸皮、麦粉等为原料,经过蒸煮、接种、制曲,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稀糖浆液,有利于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提高酱香味,发酵周期为14~30d。低盐固态发酵法以其原料利用率高、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酱油酿造中,其酱油生产量占据我国酱油总产量的70%以上[3]。高盐稀态酿造法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过蒸煮、接种、制曲后与盐水混合成酱醪,在经过发酵制成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酯香浓郁,味道更鲜美,是高端酱油的主要酿造方法。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增加,市场对高盐稀态酿造酱油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日本对于酱油酿造工艺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其大规模的生产一般选用高盐稀态发酵。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在酿造过程中酱醪盐浓度很高为18~20°Bé,抑制蛋白酶分解利用原料,使得原材料利用率低下;并且高盐稀态酿造法周期较长需要180d,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材料 市售东北大豆,小麦粉,精盐,米曲霉曲精。
2.1.2 主要仪器 凯氏定氮仪,瑞士万通888型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2.2 方法
2.2.1 不同温度下安全盐分的确定 大豆经0.16MPa蒸汽压蒸煮5min,按质量比为1∶0.6与面粉混合,冷却后接种大豆质量0.04%(w/w)的米曲霉曲精,于28~36℃及湿度95%的条件下,培养44h,得酱油大曲。设置系列温度、系列盐分,酱油大曲与2.3倍质量的盐水混合模拟酱油发酵,以发酵1个月内总酸不超过1.7g/100mL为安全发酵标准,研究不同温度下安全的发酵盐分。具体的温度、盐分组合见表1。根据GB/T12456-90测定各组发酵液总酸含量。
2.2.2 补盐时间的确定 设计5组试验。同样方法制作酱油大曲。将酱油大曲与盐水按质量比1∶2.3混合成酱醪,盐分为各个温度下都安全的盐分15.0g/100mL。采用GB18186-2000中记载的高盐稀态酱油酿造方法进行发酵。分别在30d,45d,60d,75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