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docVIP

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doc

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摘 要:绿脓杆菌病是一种养鸡过程中并不为人所重视的一类细菌病,但带来的危害并不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对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绿脓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91   在养禽业发展中,很多不为人所熟悉的病原却总能带给我们巨大的伤害,绿脓杆菌病便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疾病。本病又称绿脓杆菌感染,是由绿脓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病雏高度沉郁,严重腹泻,皮下水肿,衰竭,脱水,角膜混浊,很快死亡。   绿脓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菌,空气、土壤、水、肠内容物、动物体表等处都有该菌存在,常从正常鸡的肠道、呼吸道和卵中分离出来,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应激是雏鸡暴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绿脓杆菌又叫铜绿假单孢菌,为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单个存在或成双排列,偶见短链。菌体有一根短鞭毛,能运动。临床分离的菌株有菌毛,有时有荚膜,但不形成芽孢。本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形成光滑、湿润、绿色闪光菌落,菌落周围培养基为蓝绿色,有芳香气味。菌落的颜色主要由细菌产生的2种色素组成,即绿脓菌素和荧光色素。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良好,菌落呈灰绿色。   绿脓杆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很强,即便处于污染后的环境中也可以长期存活,而且对于很多化学消毒试剂和抗生素类药物都有比较强的抵抗力。   1 诊断方法   1.1 临床综合诊断   1.1.1 流行特点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动物体表、肠道处都有本菌存在,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1~35日龄雏鸡对绿脓杆菌的易感性最高,尤其是1周龄内的雏鸡,随着日龄的增加,抵抗力逐渐增强。本病通常多见于伤口感染。鸡绿脓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养鸡场,而且多为孵化室感染。孵化场消毒不严,孵化过程中的死胚、毛蛋、新生雏的体表和体内、出孵后的蛋壳等带有的绿脓杆菌污染了孵化室即可引起出壳雏鸡大批发病。卫生状况差、注射器污染以及育雏温度过低、通风不良、环境恶劣等应激因素是造成绿脓杆菌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出雏季节多发。   1.1.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24h左右。临床上多呈急性。病雏精神极度沉郁,皮下水肿,腹部膨大,呈腹式呼吸。下痢,排出黄绿色水样稀便。有的眼睛潮湿,角膜或眼前方混浊,眼中常带有淡绿色脓性分泌物,时间长者常造成单侧眼球下陷眼失明。颈部水肿,严重病鸡胸腹部、两腿内侧皮下也见水肿。病鸡脱水、全身衰竭,很快死亡。本病病程较短,病鸡感染后少则1d多则3d即可发病,染病后3~5日龄为死亡高峰期。病鸡通常伴有奇怪的肢体表现,如站立困难,动作呆滞,头向后仰,最后死亡。如果在孵化过程中被绿脓杆菌侵染种蛋的话,则在孵化过程中就会导致鸡胚死亡,孵化率严重下降,还有的会出现爆蛋的情况。   1.1.3 病理变化   早期急性死亡病雏无明显肉眼变化。大多数死鸡在头颈部皮下特别是头周围有大量黄绿色胶冻样渗出物,脐部皮下亦有黄色胶冻样浸润。头颈部肌肉和胸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肝脏呈棕黄色,有淡色条纹,病程稍长的可见肝脏有坏死灶,脾淤血。有的雏鸡心包积胶冻状液,心外膜有出血点。气囊混浊,增厚。未吸收的卵黄呈黄绿色,内容物呈豆腐渣样。   1.2 实验室诊断   取死鸡心血、肝、肺及皮下水肿液,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于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光滑、湿润、绿色闪光菌落,菌落周围培养基为蓝绿色,有芳香气味。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即可判断为本病。   取24h肉汤培养液,腹腔接种健康雏鸡,每只0.2mL,同时设立对照。从试验死鸡的心、肝、脾等器官能重新分离到该菌,亦可确诊。   2 防治措施   2.1 预防   要想预防该病的发生,重要的是搞好鸡舍、种蛋、孵化器及孵化场等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种蛋在孵化之前可用福尔马林熏蒸(蛋壳消毒)后再入孵。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禽笼应尽量平整,以免刺伤皮肤,在禽舍空出后要做彻底消毒。另外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预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雏鸡的马立克氏苗免疫时往往由于针头的重复使用会造成病菌的大范围传播,所以一定要注意消毒。   2.2 治疗   养鸡场一旦暴发本病,则应该在尽可能短时间内选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氧氟沙星等都有比较好的效果,使用时可以通过拌料、紧急注射或饮水治疗等方式,通常能够迅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