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研制.pdfVIP

多功能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研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功能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研制.pdf

第 35卷 第 9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Vol.35 No.9 2015年 9月 Nuclear Electronics & Detection Technology Sept. 2015 多功能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研制 刘江峰 1,雷前涛2,包良满2,李晓林2,李燕2 (1.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信阳 464000;2.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 201800) 摘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新的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 新的 4LB-Ⅰ 型数据获取系统基于 NI公司的 PXI-7852R数据采集卡和 LabVIEW 软件平台,具备了多个物理信号采 集、多能谱显示、存储,以及束流扫描和二维成像等功能,可以满足在一次实验中同时获取多种物理量的 需要。 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扫描质子微探针;数据获取;NI PXI-7852R;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中图分类号: TL 822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8-0934(2015)09-0926-05 收稿日期:2015 -06 -21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 院科 研装 备研 制项 目 (YZ200937)和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14ZR1448300) 资助。 作者简介:刘江峰(1970 -),男,河南洛阳人,副教 授,博士,主要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 通信作者:包 良满,男,甘肃靖远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核 技术应用研究。 Email:baoliangman@sinap.ac.cn。 基于加速器的扫描质子微探针是一种微区 核分析技术平台,它是将高能质子束聚焦成微 米或亚微米束斑,轰击样品进行微区元素成分、 空间结构等分析。 高能质子与靶物质有多种相 互作用,微探针可综合使用多种物理效应,如质 子激发 X射线分析(PIXE)、质子束激发γ射线 分析(PIGE)、卢瑟福背散射(RBS)、透射离子 显微成像术(STIM)、质子弹性散射分析(PE- SA)等[1] 。 进入 21世纪,一些发达国家的微探 针实验室针对新的应用需求,建立了全新的综 合实验系统。 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微探针装置 都在向多功能、集成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综合 使用多种核效应,在一次实验中取得多种物理 测量结果,如同时获取 PIXE、RBS和 PIGE等信 号,以及高度自动化的实验过程,是微探针装置 的发展趋势[2] 。 199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建成 了第一代核探针数据系统,其基于 ND76 多参 量多道分析器和 MicroVAX -II 计算机[3] 。 1996年对数据获取系统进行了更新,数据系统 基于 VME计算机和 SUN工作站[4] 。 由于设备 功能限制,探针配置了一个 Si(Li)探测器、一个 Au(Si)探测器,只能同时采集两个物理参数 PIXE和 RBS,功能相对单一,应用受到限制。 原数据系统使用多年,操作不便,维护和升级存 在困难。 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多学科领域研究 需求,在中国科学院装备研制项目的资助下,研 制了新一代多功能微探针数据获取系统。 能综 合使用多种物理效应,在一次实验中能同时取 得 PIXE、RBS、PESA、PIGE等物理信号。 此外, 还可以进行 STIM-CT信号的获取。 在扫描质子微探针实验中,数据获取系统 按扫描事件方式(Event by Event)记录数据。 每一事件包括射线能量(E)及相应的质子束位 置数据(X、Y坐标)。 对于多参量获取系统,还 包括探测器的标识信息。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 数据获取系统建立位置坐标(X,Y)、脉冲幅度 (即射线能量)以及和探测器的关联。 即:(1) 获取事件数据,(2)进行多道分析,存入能谱数 629 据并显示,(3)解析束流位置数据,据元素特征 参量窗生成二维元素分布图像。 为准确反映样 品的元素含量及位置信息,系统对束流扫描的 均匀性和参量数据与束流位置的对应性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 束流扫描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 像素对应的激发离子数必须等值。 但是,由于 信号产生的随机性,并不能保证每扫描一个像 素点就得获取到一个像素点的探测器数据,所 以需要多次扫描。 束流快速扫描样品,当束斑 停留在某一点时,数据获取系统必须能很快地 探测到一个事件,并且给事件标记上当前的坐 标(X,Y)。 数据系统创建、储存和显示这些组 合信息(探测器、坐标、能量)。 数据采集中射 线能量(E)和坐标(X,Y)的关联,可从软件和 硬件两方面去解决。 软件方案系统设计简单, 但容易丢失数据。 新的系统利用硬件电路实现 特征数据和扫描位置的关联。 国外采用不同技 术,如 CAMAC、NIM、VME、DSP 和 FPGA等,建 立了微探针的数据采集系统[5 -7] 。 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