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市场营销书籍集萃0213-知识的魔力.pdf

〈畅销书〉市场营销书籍集萃0213-知识的魔力.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畅销书〉市场营销书籍集萃0213-知识的魔力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M M Resources Center 知识的魔力 作者:Florian Budde,Brian R. Elliott,Gary Farha,Charles R. Palmer,Steffen Rudiger 来源:《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2001.1 以资产为本的资本战略价值正在减弱,而以知识为本的知本时代正在来临。 在化工行业,变化的步子很缓慢。尽管在并购大潮中,德古氏公司(Degussa)和休尔公司 (Huls), 道尔化工公司(Dow Chemical) 和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这样的公 司走到了一起,但是 10 多年来,稳坐化工业前几名交椅的公司总是原来的那几个。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果这些公司能给其股东带来足够的回报,那也于事无妨。但事实上, 尽管和其它加工行业相比,化工业的业绩还很不错,但是它在股市上的业绩只能勉强说是一 般水平。而且,如果再往后看的话,化工公司的传统增长战略还会落伍。如果找不到新的方 向,这些公司的增长前景就越来越渺茫,最终遭到股东的抛弃。接下来的 10 年内,以资产 为本的传统战略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利润源。但是化工企业还需广开其它利润源,以满足股东 们对长期增长的期望。以知识为本的战略能够创造这种新的增长点。 化工业现状 今日化工行业主要包括三种公司。第一种是一般化工产品型公司,如壳牌化工公司(Shell Chemicals)、联合碳化物公司,它们生产基本的化工和塑料产品。这类公司占全行业总销售 额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第二种是专业型公司,如汽巴专业化工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和克莱伦特公司(Clariant),这些公司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生产特定的产品, 占全行业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综合性公司,如拜尔、巴斯夫, DSM 和杜邦等。这 些公司对整个价值链上很多种业务都有兴趣,它们的销售额占全行业的 40%,居霸主地位。 化工行业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是全行业的新进入者非常少,无法和其它行业相比,此外网络 和新经济对该行业传统业者影响也非常小。从根本上说,化工行业缺少“塑造者”——“塑 造者”能通过业务模型来产生新利润,进而使自己的公司市值飞升。化工公司仍然在沿用传 统的增长战略。 所谓传统战略并不是指合成新分子。自从 60 年代末开始,合成新分子就不再能带来重要增 长了。过去 20 年来,化工公司甚至一直想从现有资产中间榨取额外的价值。七八十年代, 化工公司侧重于销售、营运等职能。90 年代,整合和重组开始唱主角——整合是为了实现规 模效应,形成协同效益;而重组是为了降低成本。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M M Resources Center 在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之前,这些战略对化工企业都还奏效。全行业的业绩和股市的 总体业绩是一致的。在整合和重组较多发生的欧洲和北美,化工企业的业绩还超过钢铁、造 纸这些基本材料类企业。(图表)。但亚洲金融风暴将化工业价值 250 亿美元的年均经济利润 化为乌有,人们对化工业的信心也一落千丈。由于投资者对化工业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化工 类股票的价格也一直低迷不起。 增长战略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M M Resources Center 如果断言以资产为本的战略已失去刺激增长的潜力,那也是不正确的。以资产为本的战略对 亚洲企业大有裨益。很多亚洲化工企业在亏本,还没有大规模整合和重组。事实上,我们认 为,以资产为本的战略每年还能产生 600 亿美元的额外收益。 但是在北美和欧洲,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业绩需求反应更快,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很小, 这部分是因为很多公司在降低成本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此外,在很多产品门类进行进一 步整合,会引起反托拉斯的麻烦。总而言之,股票价格已经包括了营运业绩的进一步预期增 长。 战略趋同是个问题。一家公司如果成功地运用了一种战略,该战略随即会被竞争者效仿,使 得客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