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文学想象中的中国.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美国文学想象中的中国.pdf

19世纪美国文学想象中的中国 1 9世纪美国文学想象中的中国 杨 博 华 内容提要:19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学叙述中关于中国形象的描写已相当可观,这些具有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中国的观察记述中确有中国人习焉不察的独特之处,但是他们从 自身 的历史文化语境对中国进行省察,因此对中国的反映难免有变形、歪曲的一面;其中有受其社 会文化心理需求左右而优先摄取或夸大反映的部分,也有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的盲点。总之, 19世纪研究中国国民性的美国人往往只看到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阴暗面,大都采取了基督教 式的文化态度,在他们 的叙述 中始终搀杂了一种殖民心态。 关键词:美国文学 想象 中国 殖民心态 与欧洲人一样 ,早期美国人也曾是中国文化热衷 的追求者。早在美 国独立之前 ,中国文化 就已随着间接贸易传入北美 。当时的美国人曾以东方格调的陈设而 自豪 ,以有中国物品的摆设 为炫耀 。19世纪初 ,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地区的不少富裕美国家庭中都有中国瓷制茶具 、餐 具 以及各种小巧的装饰品。那时中国的瓷器成 了富裕美国人家庭中的必需品之一。对此乔纳 逊 ·哥尔斯坦 (Jonathan Goldsiein)有过这样的评述 :美国人对中国商品的喜爱之情主要由于 他们“对起支配地位的古典模式感到不满 ,希望通过引进新颖奇特的中国商品和风俗习惯来排 遣他们胸 中那种古典主义乏味感。”∞此言虽是偏颇之辞,但 多少也道出了早期美 国人对 中国 及其文化的几分喜爱之情以及他们对异域的追寻与渴望。他们满怀热情地“品味”欧洲人转运 到北美的中国商品并力图通过它们来窥探中国文化。他们曾一度把中国看作一种理想的典范。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国物品的好奇和热爱 ,他们才开始对 中国文明产生肃然 起敬 、无限向 往,探索 中国、研究 中国的愿望。 在美国的快速帆船首次驶入中国领海之前 ,美国人早 已为马可 ·波罗等 冒险家引入 的中 国货而欣喜若狂了一个多世纪。当时“中国的丝绸、染料、瓷器、涂料、颜料大为风行。在化妆舞 会上 出现 了中国服装 ,戏剧舞 台上 出现 了中国主题 ,公众 娱乐场所 中出现 了中国魔术和杂 耍”。 从整个美国中国观的历史沿革来看,早期美国人的确承袭了不少欧洲人对 中国的见识, 其中也包括诸多偏见。确切地说 ,是欧洲的文学(如旅行游记等)和传入美国的中国商品以及他 们后来亲临中国的观感构成了早期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的基础。长期来。美国人的“中国观”一 直是中美文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互识现象,即一种文化对另一种 文化的体察和认知 ,纵然其中不乏鄙视和偏见。鉴于此 ,本文拟就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学界关于 中国因素的表述来探讨“异域中国”的再现及形象问题。 自鸦片战争起 ,西方列强纷纷入侵 中国,逐渐损毁传统 的中国价值观,也从根本上动摇了 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受西方冲击最大的是广东和福建两个省 。大批中国入就在那里开始“出 国”,其中大部分来到美国的旧金山一带充当了苦力。这些中国移民的异地经历和遭遇引起 了 ·1 1 6 ·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第 1期 一 些美国记者和作家的关注。以布莱特 ·哈特 、马克 ·吐温等著名作家为代表的美国一代知识 分子率先报道了中国劳工在美国的生活现状 。他们笔下的一个个丑态百出、面 目狰狞的华工形 象看似贬损了中国人的形象 ,但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去看问题就不难发现,这些形象又是何等的 逼真 ,充分暴露 了美国资本家对中国劳工的残酷压榨和卖国清政府带给其 民众的种种屈辱。1 9 世纪末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多半是根据这些中国劳工描摹的。而真正客观描写中国的美国 文学 ,还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事实上 ,当时美国人对中旧的了解大半还是从书本 中获得的,这主 要是一些历史著作、游记和关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书籍。其中最有影响的著作就是卫三畏 (S.Wells.Williams)的《中国》(The Middle King m,18 18),开启了美 国人认识中国的新 时代。另外,一些文学译作也从一个侧面介绍了中国_芝化。 西方人对中国诗文的认识可以说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漫长历程。最早描写中国的是一 个 名叫乔治 ·普敦汉(George Puttenham)的英 国人。在其《英诗艺术 》(The Arte of English Poesie,1589)一书中,他记录了 自己在意大利遇到一位曾游历东方的绅士,并从这位绅士那里 得悉一些关于中国诗歌的只言片语。中国诗的最早英译本大约是在 1 8世纪问世的,当时还是 通过拉丁文翻译的,译者是一位名叫毕 肖普 ·珀西(Bishop Percy)的人。真正意义上的英译本 问世较迟 ,大约在 19世纪初 ,主要代表当推斯蒂芬 · 威斯顿 (Stephen W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