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文化视野中的留学生文学.pdf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
跨文化视野中的留学生文学
[澳大利亚]庄伟杰
[提 要]对近年来留学生文学创作的回巡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不只是为了完成对它的再认识, 还意味着对其自身与历史对话方式的再思考。边缘地带族群漂移状态的写意画卷、难以割舍的情结与 文化冲突的呈现、个体生命体验与人性关怀的凝重书写等,让我们在回巡中窥见留学生文学作为特殊 时代的产物折射出特殊的人文精神嬗变和历史变化的轨迹。然而,具有分量、深刻大气的作品尚少。 因此,进行有的放矢的反思,对留学生文学创作寻求新突破,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留学生文学 跨文化视野 回巡与K.,E-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oo一114x(2006)02—0137—06
留学生文学作为一种题材独异的文学类别,为华文文学世界有目共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 着时代的足迹,当代留学生文学与华文文学的相继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大致合拍;作为特殊时代的 产物,留学生文学的创作态势犹如一个侧影折射出特殊的人文精神嬗变和历史变化的轨迹,既体 现出文化资源上具有的 “多质”,又存在着形态上具有的 “多元”。此外,由于文学生产方式和接 受方式的变化和制约,由于时代风尚和文学功能不断的变化,由于市场走向与消费时代意识的不 同等等,对于包括 “留学生文学”在内的文学的理解,与过去同样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别。如 是,回巡和反思近年来留学生文学的创作,不只是为了完成我们对它的再认识,还意味着对其自 身与历史对话方式的再思考。这些不论在今天或是将来,无疑的都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回巡:留学生文学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 、 边缘地带族群漂移状态的写实画卷 历史上,留学生文学曾出现过一批优秀作品。在上世纪之初留日的郁达夫以一部 《沉沦》, 为留学生文学乃至现代文学史留下令人难忘的历史记忆和深刻印象,尽管其局限与其价值一样明 显。至20世纪5O、60年代,留美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先后写出 《纽约客》、《芝加哥之死》,於梨 华则写了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的儿女们》,这些作品状写了侨居海外的华人或留学生 作为漂移的社会的 “边缘人”和 “无根的一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痛苦,映现出那个时代一代留
1 37
学学人的某种共同经历和情感,成为华文文学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20世纪8O年代之后,留学海外之风蔚然形成,许多中国留学生文化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 他们带着曾经肩负的沉重历史印痕,从封闭走向开放而陌生的异域,仿佛放出笼子的鸟儿,去寻 求新的飞翔空间,并携带火种和犁铧,企冀在新的领域拓展生命的原野。这时候,留学生文学作 为书写自身漂移状态的最佳精神出VI与现实对接,使留学生文学持续升温,尽管他们带着各自早 已形成的文化特质和历史烙印,有一种 “得到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的感觉,但在市场隐形之 手的操控下,这期间推出的一些作品却能赢得广泛的读者群并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上个世 纪八九十年代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像早期的 《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 人》、《我的财富在澳洲》、《远行人》(作者阿苍)、《飘移》等-~t“纪实性”的作品,其创作倾 向大多表现为个体的生存状况、历程和拼搏生涯,作品的人物和生存环境确实是当时飘移海外的 留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不同视角传达了留学生族群身处异域的困惑与挣扎:或梦想出国去 淘金发洋财的,或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边打工边镀金的,或反映生存在边缘的 “洋插队”生涯
? ? 作者笔下表述的对象,大多是自己经历的见闻的复制式报道或带有自传体性质的故事书写, 那种漂?自感固然与Ft俱增,但个人圆梦的心理做祟,隐约弥漫着一种 “自恋”的气味。一方面表 达了这些作家对于自己族群生存的关注,也表明了自己的生活观,世界观,理想观;另一方面表 达 『漂移过程的经历,意欲表明底层打工飘移者对现代生活的从众心理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同时 表达了想象中的异国都市生活与现代风情为他们带来r意想不到的复杂后果。把一代海外留学生 的生存状况、情感失落、内心痛苦包括身份焦虑等用纪实的方式进入文学叙事,不仅给很多国人 精神上的出国梦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满足,也给海外留学生活笼罩上一层神秘的光环。 二、难以割舍的情结与文化冲突的呈现 海外中国留学生族群首先接受的是本土文化的熏陶,血管里畅流着五千年文化的气脉,他们 的身上有挥之不去的本土文化的印痕和基质。与此同时,他们义是异质文化的直接亲历者和接受 者,对异质文化有着深切的认识或体验,有着程度不等的认同感或亲近感。置身于中西文化的交 叉点上,留学生族群逐渐形成了 “多质而多元”的文化品格和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 由于跨文化交流的视域使然,留学生族群作为一个边缘性群体,处在民族性与开放性、东方 文化和西方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