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論陶渊明的田园诗专业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陶渊明的田园诗专业论文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新自然说 意象 意境 目录 前言 ………………………………………………………………………………… 3 一、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 4 (一)、穷途多厄 4 (二)、内道外儒的思想 5 二、陶渊明的诗情与诗境 7 (一)平心静气 7 (二)有我之境 7 三、田园诗的形式与技巧 9 (一)融合性结构 9 (二)描写技巧传神会意 9 (三)描写景色清新自然 10 (四)语言清水芙蓉 11 结束语 ………………………………………………………………………………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前言 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义熙元年八月辞去彭泽令后,他一直隐居农村,因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与农民为伍。逐渐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志不得伸,又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田园成了他的生活氛围和审美对象。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他受家庭传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儒家的入世思想。陶渊明的家世衰微和人生多厄,再加上志性自然的个人气质,促使他亲近道家思想,表现出内道外儒、先儒后道的人格类型。陶渊明内道外儒的人格类型,促使他最后平心静心地接受了田园和田园生活,并且带有几分淡泊与悠然地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不仅如此,他还把田园风光作为官场和社会的对立物而热情讴歌。他把自我融入田园中,田园成了诗歌的终极本体。陶渊明在自我的对象化中完成了对田园的描绘,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生经历和情感结构,深深地影响了他诗歌的形式表现。陶渊明把自己融于田园中,把他的理想情感都投注在描写之中,因而所有的田园和田园生活都带上了作者浓重的主观情感,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从而抒情说理与记叙描写浑然一体,其诗歌结构是融合浑成的。 本文试图从陶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状况,揭示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而又浑融一体的特色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 (一)、穷途多厄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认为名潜,字渊明1。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其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2。陶渊明的享年历来众说不一,今人逯钦立先生多方考证,认为六十三岁的说法是可靠的,本人认同逯说3。陶氏一族因陶侃军功显著而跻身官宦之家,但并不是门阀世族。温峤甚至骂侃为溪狗,而且到陶渊明时,家庭已经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4以至“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5,贫困与陶渊明一同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东晋孝武帝十六年辛卯,诗人二十岁时,结发妻子去世,生活刚刚开始,就给了他一个沉重打击。陶渊明生性喜爱自然,在自况的《五柳先生传》中说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正由于这种性格,“初辞州府三命”,又正因为这种境况,我们的诗人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为养家糊口,趋俗同流,因而于东晋孝武帝十八年癸巳,出为州祭酒6,但又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时逼迫着诗人,对于一个“郗谷冬陈,瓶无储粟”的破落家庭,失去了生存的依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尽管陶渊明并非出自豪奢之家,但诗人又缺少一种普通劳动人民的生存手段和技能,因而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扭曲自己踏上仕途。晋安帝隆安二年,出仕为镇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