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三《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复习配套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高中历史 专三《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复习配套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三《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复习配套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2

6.(P5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答案提示 在“文化大革命”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说“文化大革命”是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沉痛教训。 【自我测评】 1.(P51)我国政府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施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举措? 答案提示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P51)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答案提示 发展:《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的召开;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的提出。曲折: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 (P5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材料中所说的“十年中”经济建设遭遇的严重挫折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答案提示 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等。主要成就: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石油全部自给等。 【材料阅读与思考】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课时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这是一幅反映1956~1966年间某一历史运动的漫画。作者是邳县八集公社农民朱会然,邓拓闻讯后题诗一首《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请思考:这一历史运动是怎样开始的?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课标分解 1.了解建国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表现。 2.理解探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 3.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建国后,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说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 说明了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曲折发展的十年 请回答: (1)“先生”在这里指的是谁? (2)为“后来者居上”我们做了些什么,带来什么后果? 提示 (1)苏联。 (2)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 2.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 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3.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周恩来和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与调整。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部分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主体,从根本上讲三大改造也是为工业化这一主体服务的。“两翼”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 考点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本课时重点考点 角度 从工业化的特点角度突破 【示范1】?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的进行和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经济基础。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