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物质波的验证
2、物质波的验证
莫里斯是一位研究X射线的实验物理学家,当时X射线的研究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莫里斯十分熟悉同行的工作成果.例如莫斯利利用X射线验证了玻尔原子模型,提出了X射线的微粒性.劳厄于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既可用于决定X射线的波长又证明了原子的点阵结构.布喇格曾经指出要探索一种理论能阐明X光的波动和粒子的两重性.布里渊在关于玻尔量子条件的研究工作中,设想了一种存在于原子核近旁的“以太”层,电子在其中运动,这运动在“以太”层内部掀起的波因相互干涉而形成环形的驻波.这一情况的发现,布里渊认为,可以作为对玻尔的神秘的量子条件的一种物理解释.但是,布里渊的理论要借助于当时物理学已经摒弃了的“以太”介质,并且在数学上也遇到了困难,使得物理学家难以接受.然而由于一种尚未明了的原因,布里渊把自己的上述工作寄给了德布罗意,从而使德布罗意从中吸收了布里渊的物理思想的精华,并认真地把光的二象性假说同对玻尔模型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考虑。德布罗意提到物质波方程是说明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粒子性,联系了宏观和微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则是由广义相对论演算出来的,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德布罗意方程中的一个P=h/λ是由E=mc2推出来的步骤如下p=mc=hv/c2×c=hv/c。考虑到c=hv,所以p=h/v。
德布罗意曾设想,晶体对电子束的衍射实验,有可能观察到电子束的波动性。人们希望能够实现这一预见。耐人寻味的是,正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令人迷惑不解的实验结果也在等待理论上作出正确的解释。这两个实验就是冉绍尔(C.W.Ramsauer)的电子-原子碰撞实验和戴维森(C.J.Davisson)的电子散射实验。
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冉绍尔发展了一种研究电子运动的实验方法,人称冉绍尔圆环法,用这种方法可以高度精确地确定慢电子的速度和能量,粒子间相互碰撞的有效截面概念就是冉绍尔首先提出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冉绍尔继续用他的圆环法进行慢速电子与各种气体原子弹性碰撞的实验研究。1920年,他在题为:《气体分子对慢电子的截面》一文中报道了他发现氩气有特殊行为。
冉绍尔在腔室中分别充以各种不同的气体,例如氢、氦、氮和氩。他经过多次测量,发现一般气体的截面“随电子速度减小均趋于常值,唯独氩的截面变得特别小”。由氩的这一反常行为,冉绍尔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现象中人们观察到最慢的电子对氩原子是自由渗透的。”
冉绍尔综合多人实验结果而作出的惰性气体Xe、Kr、Ar对电子的散射截面随电子速度变化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是与电子速度成正比的加速电压平方根值,纵坐标是散射截面Q,用原子单位,其中α0为玻尔原子半径。三种惰性气体的曲线具有大体相同的形状。约在电子能量为10eV时,Q达极大值,而后开始下降;当电子能量逐渐减小到1eV左右时,Q又出现极小值;能量再减小,Q值再度上升。事实确凿地证明,低能电子与原子的弹性碰撞是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的。这就是当年令人不解的冉绍尔效应。
戴维森的电子散射实验比冉绍尔的电子碰撞实验更早得到奇特的结果。戴维森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工程部(即后来的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研究员,从事热电子发射和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1921年,他和助手孔斯曼(Kunsman)在用电子束轰击镍靶时,发现从镍靶反射回来的二次电子有奇异的角度分布,出现了两个极大值。戴维森没有放过这一现象,反复试验,并撰文在1921年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进行了讨论。他当时的看法是认为极大值的出现可能是电子壳层的象征,这一研究也许可以找到探测原子结构的又一途径。
这件事引起了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玻恩(M.Born)的注意,他让一名叫洪德(F.Hund,后来是著名光谱学家)的研究生,根据戴维森的电子壳层假设重新计算电子散射曲线的极大极小值。在一次讨论班上洪德作了汇报,引起另一名研究生埃尔萨塞(W.Elsasser)的兴趣。埃尔萨塞的思想特别活跃,非常关心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新进展,当他得知爱因斯坦和玻色(Bose)新近发表了量子统计理论,就想找到爱因斯坦的文章来阅读。爱因斯坦在文章中特别提到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使埃尔萨塞获得很大启发。不久,埃尔萨塞又读到了德布罗意给玻恩寄存来的论文。他的思想突然产生了一个飞跃,会不会戴维森和孔斯曼的极大极小值,就是电子波动性造成的?他迅即按德布罗意公式用计算尺估算了最大值所需的电子能量,发现数量级正确。几个星期之后,他写了一篇通讯给德文《自然科学》杂志,题为《关于自由电子的量子力学的说明》①。在这篇短文中,他特别提到用波动性的假说不但可以解释戴维森和孔斯曼的实验,还可以解释冉绍尔效应,在文章最后,他申明要取得定量验证,有待于他自己正在准备的进一步实验。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考虑实验方案,终因技术力量不足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B-T 2491-1994 扣件组装疲劳试验方法.pdf VIP
- 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中国骨与关节杂志.pdf VIP
- 2025年银行纪检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企业经营决策讲义》课件.ppt VIP
- 中小学生牛奶配送项目 投标方案.docx
- 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鸭塘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样板工程验收记录.docx
- YY_T 0466.1-2023 医疗器械 用于制造商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ocx VIP
- 燃气发生器结构和系统详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