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当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当代价值
孝道伦理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孝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际关系上,曾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进入近代以后,由于社会变迁、制度的转换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强化,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孝观念日趋淡薄。因此,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探本溯源,剔除其糟粕,吸收其对当代社会有借鉴作用的精华,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吸收改造,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一 孝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嬗变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由此可见,孝字的最初含义应该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善行和美德。中国人的孝道观念产生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生于商代,也有人认为形成于西周时期。康学伟博士认为,孝观念应当产生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但是“这时的孝观念只是一种敬亲爱亲的感情,并未超出自然之性,尚不具有阶级性”。 西周灭商后,周公摄政,制礼作乐,建立宗法制度,孝意识被纳入宗法制度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孝道随着宗法制度的破坏而出现动摇,个体家庭经济进一步发展,养亲问题逐渐突出。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对传统孝文化进行新的改造。孔子提出,孝亲不仅要做到养亲,更重要的是敬亲和爱亲。经过儒家的改造,孝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孝道思想首先伦理化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是《孝经》,《孝经》对孔、曾、孟等人的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和阐述,并对孝道的内容进行了广泛化、政治化。从汉代开始,实行以孝治天下。唐宋以后,经过理学家们的宣传改造,走上极端化和绝对化的道路,并最终成为封建统治者欺骗、愚弄人民的工具,成为精华与糟粕共存的复合体。 纵观孝之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由于受生产方式和宗法制度的影响,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孝亲情结,这种发自本能的孝亲意识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理论升华和统治阶级的推广扩大,使孝文化由家庭伦理转变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孝,不仅是个人修身齐家的基本要求,也是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必备条件。正所谓“求忠臣于孝门之子”。由此可见,孝之社会、政治地位的确立,是孝文化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延续的根本所在。
二 传统孝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孝文化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养亲尊亲,善事父母 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家庭伦理,孝首先倡导的就是孝敬、奉养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对父母的孝不能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重要的是一种感恩之爱使父母内心愉悦,即尊亲,否则“虽日用三性之养,犹为不孝也。”秦汉以后,在养亲、尊亲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孝的内涵逐渐扩大为谏亲、祭亲等几个方面。 2 、生儿育女,珍爱生命 商代卜辞中“孝”字曾写作“上父下子”,原始字形传达的信息是男女交合、生育子女。《诗经》云:“於乎皇考,水世克孝。”这里的“孝”与生命延续相关联。可见,在中国古代社会,生儿育女被视为子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孝行。《孟子·离娄上》所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被摆到孝行之首。除此之外,爱惜自己也被看做是对父母行孝,《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强调的就是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同时孟子还把赌博酗酒、为非作歹、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列入不孝的之列,因为这些行为会玷污父母,乃至陷于不义。 3 、慈老爱幼,和谐万物 古人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行善的起点,一切道德教育都是从孝道开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孔孟的孝道观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博爱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宋时期的大哲学家张载指出“民胞物与”:“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是保之,子之翼也”。从孝敬爱父母,到对所有长辈老人及天地间一切生命毫无例外的都加于珍惜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中国人和谐万物的爱心和博大情怀。 4、 承志立身,光宗耀祖 《中庸》有言:“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在父母去世以后,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功业。孔子在《论语》中讲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承父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孝。所谓“立身”就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曾子把“孝”分为3个层次,“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立身行道,扬名传后世,孝之终也。”继承祖先的遗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部编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平台项目-可研报告.pdf VIP
- 解读2025年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pptx VIP
- 导航控制系统(NCS)系列:Garmin G1000_(4).MFD(多功能显示器)操作与使用.docx VIP
- 一种基于正态分布权重的宽带功放电路实频匹配方法.pdf VIP
- 光伏电站运维方案.pdf VIP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课件.pptx VIP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改造管理办法(B).doc VIP
- 2025至2030教育行业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VIP
- 通用汽车发动机悬置子系统技术规范(翻译).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