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冻达、潘光旦与社会学的“清华学派”.pdf
2016年 7月 总第268期 第7期 学 术 交 流 Academic Exchange Ju1.,2016 Serial No.268 No.7
社会学研究
陈达、潘光旦与社会学的“清华学
闻 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派
[摘 要]作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26-1952年间前后两任“掌门”,陈达和潘光旦对清华社 会学学术传统的形塑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生的人生史和智识史形成 了有趣的对照, 彼此的治学风格与研究旨趣迥异。无论是陈达对清华社会学之奠基,还是潘光旦对清华社会学之 改造,都应被视为社会学中国化、本土化的努力。以陈达和潘光旦为灵魂人物的“清华学派”之演 变轨迹和内部张力,体现了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对社会学这门学问在 中国的“想象”与实践.并不 止于对西方社会学的简单应用或移植,而是与中国自身的知识与思想传统相结合.在近代中国特 定的历史情势与社会脉络下。最终生发出独特的样貌和品格。 [关键词】陈达;潘光旦 ;“清华学派”;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06;K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7—0155—05
在 民国学术 史研 究 中 ,“清华 学派 ”是 近十几 年来 颇 为引 人关 注 的 一个 论题 。最早 王 瑶先 生 在讨 论 清华中文系的学术传统时提出“清华学派”的概念 ,后来胡伟希 、张岱年、徐葆耕 、李伯重等学者又先后 从 哲学 、历 史等 学科 出发 对 “清华 学派 ”的学 术传 统 和历史 脉 络进行 梳理 ,由此 ,“清华 学 派 ”逐 渐 演 变成 为一个 综 合性 的概 念 ,其 指 的是 20世 纪 20—40年 代 清华 大 学 整体 的文 科研 究 。?然 而 。学 界 既 有 的讨 论主要集中在文史哲等人文学科 ,对于社会科学 ,尤其是清华社会学的学术传统 ,尚未有人从“学派”的 高度加 以梳理 和 总结 。事实 上 ,1926年 成 立 的 清华 社 会 学 系是 民 国 时期 社 会 学 教 学 与研 究 的重 镇 之
一 , 陈达、潘光旦 、李景汉 、吴景超 、吴泽霖等诸多中国社会学的早期奠基者都曾在此任教。可以说 。清华 社会学系是 中国社会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存在。2016年恰值清华社会学系建系 9O周年。在这一历 史 时点 上 ,重新 梳理 和 总结 “清华 学派 ”的社 会学 传 统 ,或 许是 对其 最好 的纪 念 。 在清华社会学的学术谱系中,陈达和潘光旦是 1926- 1952年间前后两位灵魂人物。他们不仅长期 在 清华 任 教 ,而且 曾先后 出任 过社 会 学系 的系 主任 。陈 达是社 会 学系 的创 始人 。自创 系 以来一 直 主持 系 务 ,直 到 1943年 因病 卸任 ;潘光 旦则 执 掌 了接下来 近十 年 的 岁月 ,直 到 1952年 清 华 社会 学 系在 高等 学 校院系调整中被取消。对这两位老清华社会学“掌门”的比较 ,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清华学派”学术传 统 的认识 ,还有助于我们理解 中国早期社会学 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 、人生史与 智识史 之对 照
按照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学者的学术思想是无法脱离其个人的生命传记和智识背景来理解 的。陈 达 与潘 光旦 的人 生 史和智 识史 ,恰 恰形 成 了有趣 的对 照 。
[收稿 日期 】2016-05-22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 金项 目“民国时期 劳工社 会学的学科建构与当代意义研究”(14CSH064) [作者简介 ]闻翔 (1984-),男 ,安徽巢湖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 ,从事社会理论 、劳工社会学研究 。
· 155·
陈达 潘 光旦 郜 出生 于 19世纪 90 f--f~,前清 光绪 年 间 。这是 一个 新 ILt交 汇 的时代 ,四学 东渐 的大 潮 已然涌起 ,严复泽的《天演论》《群学肄言》等著作也正是在这一 时期问世。陈达 比潘 光旦年长 7岁 , 两位先生都是南方人 ,但家世迥异 :陈达出生于浙江余杭县里河村一个农民家庭 ,用现在的话说 ,他是在
一 个没有 多少 “文化资 本 ”的环 境 中 长 大 的。这 位 农 家 子 弟命 运 的转 折 点 发 生 在 1910年 ,那 一 年 他 考 入杭 州府 叶1学 堂 ,这所 浙江 省最 早也 是最 好 的公 立 中学培 养 了近代 史 上不 少赫 赫有 名 的人 物 ,比陈达 晚
一 年 入学 的 就有郁 达 夫 、徐 志摩 等 人 。潘 光 旦 则 出生 于 汀 苏 宝 山县 (今 上海 宝 山区 )的 一个 书香 门 第 , 其 父潘鸿 鼎是 戊戌 科 二 甲进士 ,曾任 翰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