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锅庄舞的来源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族锅庄舞的来源及意义

藏族锅庄舞的来源及意义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这便是人们对内容丰富的锅庄舞的赞誉。锅庄舞其实是一种欢乐舞,所以凡遇喜在佳节,人们就不分老幼地欢跳。如迁居新房,结婚办喜事,春节、端阳节,男女老幼都要跳个通宵。 一、历史溯源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译音。根据昌都县锅庄的歌词和民间的传说来分析,卓舞这个民间古老的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卓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赵尔丰等撰写的《请史稿》卷一百一、志七十六乐八中记有高宗平定金川,获其乐日大锅庄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披黄蓝二带,交加十字。这种对藏区锅庄的描述,解放初期尚见于昌都的寺庙锅庄。《卫藏通志》认为锅庄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记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马帮宿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空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糌粑,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二、艺术特色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锅庄舞有许多舞蹈名称,亦即曲牌和词牌,叨唠半步舞、六步舞、八步舞、索例哆、猴子舞、孔雀舞牧羊曲等。锅庄舞的舞步分郭卓(走舞)和枯舞(转舞)两大类。锅庄边舞边唱,多为问答对唱比赛。 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华锐锅庄舞 华锐藏族锅庄舞,广泛分布在青海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锅庄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1、艺术特色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 在华锐地区, 有的地方称锅庄为卓(即舞蹈),有的地方称擦拉(意即玩艺)。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之前。它是随着藏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 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 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吸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锅庄舞有擦尼(古旧锅庄)和擦司(新锅庄)之分。擦尼相传在吐蕃祖孙三法王时就已流传于迪庆,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和原始宗教形态,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年大都喜爱擦尼,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 莲花生大师的诞生 》、《 建立桑耶寺 》、《金壁辉煌的寺庙》、《银光闪耀的王宫》、《福气财运降地此》、《丰收呀丰收》等 。跳这种舞时 ,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擦司的歌词内容、舞姿等都比较灵活,反映生产劳动,歌颂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的歌词比较多,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擦司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青年人通过擦司歌词中的比喻配对来表达相互爱慕的情意。 如檀香树与孔雀鸟配对 ,松柏与鹦哥配对,杨柳树与布谷鸟、雪山与马鹿、森林与獐子、草原与花、鱼与水配对等。 锅庄舞(特别是擦尼)的歌词,有一套比较严谨七妙的排比和比喻规律。唱词规律是唱天必唱日、月、星,唱人必唱帝、佛、智者,唱地方必唱北京、拉萨和家乡。这种固定式格式在擦尼歌词中最为突出,擦司歌词亦采用这种固定格式,但可以灵活运用,即兴编唱,任意发挥。锅庄舞有许多舞蹈名称,亦即曲牌和词牌,如半步舞、六步舞、八步舞、索例哆、猴子舞、牧羊曲等。 在擦尼舞中, 它既是舞蹈名称,又是曲眚和歌词的词牌。若领舞者唱起孔雀舞的曲调, 舞伴们也只能跳孔雀舞的舞蹈,唱孔雀舞的传统歌词。 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 枯卓 (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方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产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年轻人喜爱擦司,舞时一般男女分列,左手搭肩,成圆圈。人数不限,顺时针舞动。上身前俯,颤膝幅度较大,踏跺动作较多,脚跟击地或击靴。男子两胯向左右晃动,手只随身摆动,女舞者左臂夫腰或拉手,右臂随动作前后摆动。有顺圈走步、压脚跟、猴子对脚、三步一翻身、三踢一勾掖、孔雀吃水、山兔蹦跳等十多套动作。 锅庄边跳边唱,多为问答对唱比赛。在传统式的对歌比赛中,谁掌握的传统歌词全面,谁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