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VIP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7课《雷电颂》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注意语气、语调,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重点?) 2.联系背景资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难点) 3.学习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1921年8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作品还有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等。 2.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3.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抽象的事物、思想或感情。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增强感染力。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睥睨( )祈祷( )罪孽( )婵娟( ) 鞭挞( )迸射( )污秽( )忏悔(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脚huái( ) pái( )徊 驰chéng( ) jǐng( )仰 xíng( )具 波lán( ) 【学习之旅】 一、读文见义,理清思路 温馨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剧中人物独白,也是散文诗。语言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这是一篇很适合大声朗读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要反复诵读,相信你在诵读中一定能体味到文章的情感及屈原的性格。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反复诵读吧!? 1.给每段标注序号,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总结出来。? 第一部分(从1段—?? 段): 第二部分(从??? 段—到文末): 2.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将你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吧。 3.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精读慎思,品味涵泳 1.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 2.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 3.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屈原》的创作主旨。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建议:从句式,修辞等角度举例分析品味。 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在我国历史上,像屈原这样视祖国安危、人民祸福高于自己生命的英雄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两例吧! 【高效学习,当堂达标】(做追★一族,走高效之路)摘星榜:10.9.8.7.6.5.4.3.2.1 1.《雷电颂》选自历史剧________,这是一台话剧。“雷电颂”部分属于人物的____________,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2.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 3.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洞庭湖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4.根据文意,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篇散文诗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试举例说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