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崆峒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5页)
对崆峒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现代农业,就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近日,按照区委办公室总体安排,我们围绕如何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这一课题,先后赴大寨、安国、花所、草峰等乡镇及有关部门,开展了深入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一、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崆峒区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陕甘宁三省(区)交通处,素有“旱码头”之称。全区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3.56万人,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015万亩,人均耕地2.96亩。区域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540米,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时,无霜期180天。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维护农村稳定的首要任务,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突出项目带动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开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重点突破、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区完成农业增加值10.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同比分别增长6.55%和15.6%。
一是特色产业开发势头强劲。坚持以全省最大的绿色畜牧基地、全省重要的优果精菜基地和西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带动,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重,牛、果、菜产业加速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推进。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先后建成千头、百头规模肉牛养殖小区(场)64个,肉牛饲养量达到36.9万头,成功跻身全省牛羊产业大县行列。以草峰、索罗果产业开发整乡推进工程为突破,建成标准化果园示范点17个、苹果新优技术推广示范园2个,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14.2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7.38万吨,被国家列入全国“名优特经济林果示范县(区)”。以高原夏菜为主导,反季节设施蔬菜为补充,布点建设了泾河川东西两个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新建日光温室4000亩、拱棚8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9.01万亩,总产量达到28.74万吨。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以“路水电气房”为重点,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建成通乡油路7条172公里,硬化村道36条98.5公里,改造通村等级路56条221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实施了崆峒水库和寺沟水库除险加固、颉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35项重点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6万亩,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92.5%和84%。以大寨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工程为带动,全区建成新农村示范点68个,1万多户农村困难群众搬出了地坑庄和土窑洞。全力推进整山、整沟、整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累计完成造林封育62.62万亩,新修梯田10.4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79.37平方公里。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培育草畜果菜主导产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扶持发展了一批省、市、区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初步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止2011年底,全区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0个,建成粮油、果菜、活畜、肉食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6个,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家,开发和经营制革、肉食品加工、造纸、酿造、粮油加工等30大类90多种优质农副产品,4户企业跻身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8户企业被认定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陇上明珠”、“雅虎”、“景兴”、“玄鹤洞”、“雪竹”等进入了省级知名品牌行列。
四是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高。着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新高。全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推广膜侧种植、渗水膜、黑地膜等先进实用技术16项220多万亩,引进南德温肉牛、航天辣椒等优良品种34个。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发展,全区农机拥有量1.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5.26万千瓦,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重大转变。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及劳动力培训,年均培训农民技术员2万人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