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市中山区长春二小段都市更新单元都市更新事业概要公听会
講師:張志湧
行程設計、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
內容大綱
登山類型與行程設計要領
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
登山類型與行程設計要領
深入瞭解山岳環境 是行程設計的根本
登山環境
路線
分級
登山教育推廣
知識
技能
與
裝備
行程
設計
技術登山與健行登山
傳統登山為一般健行,而技術登山則為冰、雪、岩、溪
並非所有的技術登山均難於健行登山,只是技術登山的門檻高於健行登山而已
技術登山涉及較精巧的技能,這些技能都有自成一系的難度分級體系;健行登山反而需要進一步區別分級因子
臺灣山區登山類型
健行登山分級考量因子
海拔高度
路況
天數
體力負荷程度
健行登山分級
海拔高度
人體生理限制
高海拔地區具有高山症之潛在危險因子
草原坡無遮蔽的地形,使健行者難以對抗惡劣的氣候
高山的低溫容易發生失溫的情況
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
路況
級別
指標設施
路跡狀況
地形
次級植被
路線範例
一
指標設施
人工鋪面
(無須考慮)
不需砍路
北市四獸山步道
二
指標設施
部分路段有棧道設施
(無須考慮)
不需砍路
玉山主峰步道
三
路條
路跡清楚的泥路山徑
(無須考慮)
不需砍路
南一段
四a
僅有少數路條
局部路跡不清楚的泥路山徑
稜線山徑
需砍路
北縣大礁溪山縱走阿玉山
四b
非稜線山徑
五a
刀砍號
大部分路跡不清楚或無路跡
稜線山徑
需砍路
卓社大山西稜
五b
非稜線山徑
中之線警備道(古道)
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
天數
二天以上的健行則必須具備山野宿營的能力~登山入門的關鍵技能
目前國內健行登山的天數大多在12天以內,
分為:單天、短程(2-4天)、長程(5-8天)、超長程(8-12天)四類
12天以上的健行,均屬特殊連走
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
體力負荷程度
需考慮活動的起訖時間,以及爬升高度與行進速率
行進速率往往與路況指標有關,通常會參考標準時程的時間與天數,所以本項指標不考慮行進速率
起訖時間約早上5~7點出發,為避免摸黑,故下午4點前結束,大休息的時間大約在上午11點,假設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那上午步程時間約4~6小時,下午則約3.5小時,所以一天的步程最多應在9.5小時內,半天的步程應在6小時內
單日爬升高度大致可以分為600m以內、600~1,000m與1,000m以上
健行登山分級之考量因素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
難度分級
指標對應的是登山者的技術能力,越高的級別必須要以較高的能力去面對,出發前領隊必須考量隊伍的整體能力,是否足以應付該級別的難度。
體力分級
檢視隊員的體能是否能勝任,若落差太大,則必須考量加強訓練或者放棄入山,也可以調整行程設計以降低級別。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
難度分級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
難度分級
海拔高度
路況
天數
A
(空白)
級別一、二
單日
B
3000m以上
級別三
2~4日
C
(空白)
級別四
5~8日
D
(空白)
級別五
9~12日
體力分級
體力分級
輕裝
重裝
1
單日步程6小時內
且爬升600m內
(空白)
2
單日步程6~9.5小時或爬升600m~1000m
單日步程6小時內
且爬升600m內
3
單日步程9.5小時以上或爬升1000m以上
單日步程6~9.5小時或爬升600m~1000m
4
(空白)
單日步程9.5小時以上或爬升1000m以上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
重新詮釋現有的分級
高山
可沿用「3,000公尺以上」的定義,但百岳風潮之後,高山健行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可單獨區別討論,所以難度的級別從B1~D4都有,範圍最廣。
郊山與中級山的概念,
應無須再以海拔高度作為辨別,郊山與中級山的判別,可以從「天數」與「路況」指標來考量,路況屬於級別一、二者且可當日往返之山徑,可以歸類為郊山,反之則為中級山。
長程探勘
意謂者路況不佳,故路況應在級別四以上,天數也應該在5天以上,至於行進的區域可能從中級山連通至高山,或者是中級山之間的串連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
不同健行登山分級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
本文從臺灣健行登山分級的基本要素著手,建構分級的基本架構,目的在於建立通用的分級標準
健行登山分級架構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提供初學者一條循序漸進的登山方式
登山分級也為登山知識技能之體系提供新的思考框架,讓山友瞭解不同級別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內容,進而使學習目標與實際健行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登山分級與知識技能體系結合後,可以作為行程設計的基本準則,以使後續的行前準備工作順利開展
登山類型的內涵~作為行程設計的基本準則
登山計畫與山難留守
登山計畫的核心~行程設計
行程設計~準備工作的核心
山活動準備中,行程設計必須考量主題、路線、時間、隊伍結構、裝備、食物、經費、留守等諸多因素
沙盤推演的安全計畫,是行前準備的藍圖
以健行路線分級系統為基礎,探討不同級別路線的行程設計要點
事後工作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丽声指南针英语名著分级读物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 教学设计.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成绩册(编排系统版).pdf
- 数字温度计设计论文分析.doc
- 国开(河北)2024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
- 陕西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讲座.ppt
- 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英语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pptx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财务年度审计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