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外-可見分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概述
通过测定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λ :190~750nm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是以入射光的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A-λ曲线。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从化学键的性质看,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价电子主要有三种: σ电子 , π电子 , n 电子(孤对电子)。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这三种电子的能级高低为: σπn π*σ*
σ→ σ*, σ→ π*, π→ σ*对应的吸收光谱处于远紫外区,研究少。
三种价电子可能产生六种形式电子跃迁:
(1) n → σ* 跃迁: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某些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基团(如—NH2、—OH、—SH、—X等)的有机物可产生n → σ* 跃迁。
例如: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n → σ* 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小
(2) π→ π*跃迁:
吸收峰处于近紫外光区,在200nm左右,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04 L ·mol-1 ·cm-1 ,为强吸收带。
例如:含有π电子的基团:
(3) n → π*跃迁:
近紫外-可见光区,ε100 L ·mol-1 ·cm-1
例如: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
(4) 电荷转移跃迁:
某些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它们在外来辐射照射下会强烈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使电子从给予体轨道向接受体轨道跃迁,这种跃迁称为电荷转移跃迁,其相应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电荷转移跃迁实质上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例如:某些取代芳烃可产生这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跃迁的吸收带。
2、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电荷转移跃迁:
不少过渡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反应
所生成的络合物以及吸收许多水合无机离子,
均可产生电荷转移跃迁。
一些具有d10电子结构的过渡元素所形成的卤化物及硫化物,如AgBr、PbI2、HgS等,也可产生荷移光谱。
荷移光谱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
电子接受体相应的电子轨道的能量差。
中心离子氧化能力越强, 或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则电荷转移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谱波长红移。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一般 εmax 104 L ·mol-1 ·cm-1
(2) 配位场跃迁:
元素周期表中第4、第5 周期过渡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
这些轨道的能量通常是相等的。
但在络合物中,由于配体的影响,过渡元素的d轨道,及镧系和锕系元素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及f轨道。如果轨道是未充满的,当它们的吸收光能后,可产生d-d跃迁和f-f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的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又称配位场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小, εmax 100 L ·mol-1 ·cm-1 ,光谱一般位于可见光区
3、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基团,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如化合物分子含有数个生色团,但它们之
间无共轭作用,那么吸收光谱将包含这些个
别生色团原有的吸收带。
如两个生色团彼此相邻形成共轭体系,那么原来各自生色团的吸收带就会消失,同时会出现新的吸收带。
(2) 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
相连时,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并使其吸收强度增强的基团。
例如:
—NH2 、—OH 、—OR 、—SH 、—SR 、—Cl 、—Br等
(3) 红移和蓝移
(4)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5) 强带和弱带
(6) R带
含杂原子的生色团的n →π*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例如:
特点:
强度弱,一般 ε 100 L ·mol-1 ·cm-1 ;
吸收峰通常位于200~400nm之间。
(7) K带
由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
强度大,一般ε > 104 L ·mol-1 ·cm-1 ;
吸收峰一般处于217~280nm范围内;
K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
共轭体系加长,λ增加,强度增加。
(8) B带
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草果栽培技术.ppt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16).Schrodinger插件开发与使用.docx VIP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教育研究导论(宁虹主编)笔记.pdf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15).自定义分子力场与参数化.docx VIP
- 2019年高铁动车广告,高铁车身广告,高铁广告价格.pdf VIP
- 高考数学考点题型全归纳.pdf VIP
- 万华化学安全管理实践.pdf VIP
- 丹纳赫DBS管理系统.pptx VIP
- 金属焊接软件:SYSWELD二次开发_(6).焊接热源模型开发.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