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6核聚变(精品)汇编
3.6 核聚变
研究表明: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
核子的平均质量是:
原子核的质量
核子数
核子平均质量
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轻核的聚变:
某些轻核能够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核聚变.
一、轻核的聚变(热核反应)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下面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氘核的质量:mD=2.014102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氚核的质量:mT=3.016050u
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发生聚变的条件:
使原子核间的距离达到10-15m
实现的方法有:
1、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2、把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108~109K
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氢弹
核武器的一种,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D)、氚(T)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 、热核弹、热核武器。
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其爆炸达到的温度约为3.5亿度,远远高于太阳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三种炸药:
普通炸药
U235
氘、氚
爆炸
裂变
聚变
核聚变的利用——氢弹
氢弹爆炸形成的磨姑云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见教材P57
二、可控核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可控热核反应将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能源,和平利用聚变产生的核量是非常吸引人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1号”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问题有:
1、热核反应的的点火温度很高;
2、如何约束聚变所需的燃料;
惯性约束
3、反应装置中的气体密度要很低 ,相当于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的几万分之一;
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控制热核反应。
磁场约束
1、太阳的形成
三、恒星演化中的核反应
阅读自学
两弹一星
科普常识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