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化生活》主干知识及教学建议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出主干知识,防止在教学中偏离重点、中心,便于指导教学,为高中政治教学服务。; 1.以考纲为依据,整合近三年高考试题,突出高频考点,注重主干知识。 2.了解教材变更点,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 对高一高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主干知识,指导教学起到引领作用,让高三教师了解教材变更点,更好的指导学生科学备考。;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逻辑线索 本单元是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在前三个单元的基础上从“怎么办”的角度研究文化建设的要求。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其中,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道路,明确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如何开展文化建设。;二、网控全局 ;三、命题探究 ;考点;考点;命题特点;【提示】本单元是教材改革中变动最大的一个单元,尤其是第九课、第十课的内容,按照党的十八大文化建设的新论述进行了重新编排。本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讲述的内容紧密结合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党、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举措,但在近三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卷中没有考查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四、知识详解 ;(二)考点突破·深度剖析;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么做) (1)国家层面: 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为什么: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怎么做: A.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B.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C.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个人层面: 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易混易错点】 ;为什么: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B.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怎么做: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三)典例分析·对点精练;典例分析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答案: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