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客夏尔巴人新村.doc
做客夏尔巴人新村
1978年中央从全国九省市调20名新闻骨干支援西藏日报社和西藏电台工作,我有幸成为重庆市唯一一名调干,从重庆日报社调西藏日报社驻日喀则记者站工作。在西藏工作四年,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1981年在樟木口岸夏尔巴人新村做客,夏尔巴人的热情好客、民俗风情、勤劳智慧,至今还记忆犹新。
樟木口岸是一个县级单位,有一千多居民,夏尔巴人占了一半。凡到樟木游览观光或采访,无不到附近的夏尔巴人新村一走。在地区团委工作的团干部多吉也是夏尔巴人,他曾多次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他在口岸办事处工作的姐姐米姆(音)听说我们到了樟木,也特地来邀请我们。
多吉曾给我们介绍过夏尔巴人的来历。他说,夏尔巴人来源于四川省康定东北的木雅地区,是西夏人的后裔。“夏尔巴”在藏语里是“东方”的意思,夏尔巴人认为,康定就是“东方”。成吉思汗时期,因为战乱,西夏人逃到西藏嘎尔定居下来,成为今天的夏尔巴人。
米姆带我们西藏日报社、西藏电台的几位同行,步行去她家所在的立新村。一路上,她不断和一些背夫打招呼。她说,在樟木口岸的背夫里,不少是夏尔巴人。在中尼友谊桥到立新村的路口,几位背夫在用核桃作玩具搞娱乐。米姆说,他们这种娱乐方式叫“察嘎”,玩具就是10个半边的干核桃,由一人坐庄,大家押宝,以抛出的核桃正反面计算胜负。
在友谊桥头分路,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穿过密密的原始森林,经过一个多小时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立新村。只见这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木板房建设一新。还未进屋,米姆就叫道:“阿妈,我们家来客人了!”话音刚落,一位老阿妈就笑哈哈地走出门来,一边用低头弯腰吐舌的礼节表示欢迎,一边高兴地说:“欢迎‘格拉’们!欢迎‘洛屯’们!”(“格拉”即老师,“洛屯”即同志)。
我们仔细参观米姆家的住房,在人字型的木屋顶上盖的是鱼鳞式木薄板。四周用石块垒成厚墙,房屋为两层楼,楼上是厨房、宿舍和储藏室,楼下是牛羊圈和堆放零星什物的地方。清洁明亮的室内,新家具、新被褥,还有一台当时很时髦的崭新日立牌收音机,墙上挂满米姆和家庭成员获得的各种奖状。中屋厨房里,酥油桶、铝锅和各种炊具碗杯等齐全,还有一个用石板砌垫而成的火炕,用于支架做饭。米姆说,我们夏尔巴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是政府前些年拨款给我们修的。
米姆很快给我们请来生产队队长单增罗布。他是个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个儿不高,但身体健壮。一见我们,便高兴地说:“珍贵的客人,欢迎你们。你们的运气真好,今天我没有出去,昨天来我就不在家了。”
不用介绍,单增罗布早就知道我们的来意。他带我们走出屋来,站在坝子上指着隔沟相望的尼泊尔说:“两百多年前,先祖们从东方来到这里,就在这里和对面的尼泊尔一带居住。现在,居住在樟木口岸的夏尔巴人只有两个村(队),一个是我们立新村,一个是雪布岗村,共五六百人,更多的是住在对面的尼泊尔。现在我们都经常往来,互相通婚。我们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谈起夏尔巴人的生活,单队长说:“由于这里是口岸,地势又艰险,所以,这里的物资多用人背,当背夫就是夏尔巴人祖祖辈辈的职业。一般在海拔五六千米处背个百多斤东西,是没有问题的。在口岸背夫中,有一半是我们夏尔巴人。由于我们夏尔巴人和世界各地往来的人都打交道,所以,许多人不仅懂藏语、汉语,还懂尼泊尔语、印地语和英语。现在,我们有了土地,所以,一部分人也种地,主要种玉米、土豆、荞麦和豆类等;还有一部分人,为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员当向导和运送物资。在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中,是少不了我们夏尔巴人的,我们夏尔巴人也创造了不少登山奇迹;也有一些人在樟木口岸或尼泊尔做生意。”单增罗布深情地说:“夏尔巴人的生活,少不了党和政府的扶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政府每年都要给夏尔巴人发放生活费,并已两次拨款给我们修建新房。”说着,他带领我们来到一处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前对我们说:“这就是我们夏尔巴人过去的住房,留下它,是为了教育下一代。”
应我们的要求,单队长还风趣地给我们讲起了夏尔巴人过去的婚俗。他说,夏尔巴人过去有抢婚和试婚两种风俗。抢婚就是当男方请别人去女方家说亲,女方父母同意而女方本人不同意,或女方同意而父母不同意,就采取抢的形式。如果父母同意而女方不同意,就直接把女方抢回家举行婚礼;如果女方同意而父母不同意,就将女方抢到山上藏起来,再找女方父母求情,直至女方父母同意后才将女方领回家举行婚礼。试婚,就是女孩长到14岁时,父母就让她出门自由结交,同时分一间小屋给她,有钱人家还单独为女儿修建一座小木楼,让她晚上一个人住在那里。她选中了男朋友,可以引导他暗地里到小木楼来夜宿,父母即便知道也不干涉。住了一段时间,他们双方如果满意,便由男方托媒向女方父母送米酒,就算正式订婚。订婚后,未婚夫就可以公开地住在姑娘的小木楼里。如果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