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doc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林徽因所处的战前、战时、战后这三个时间段的不同时代背景,对不同时代下林徽因的诗歌进行了分析。展现出在不同阶段下林徽因的诗歌特点,体现出时代背景在作家身上的烙印以及社会变革给作家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创作;战争;女性作家
一、战争前林徽因生平论述
1.生平简介
一九?四年六月十日,一个聪慧活泼的小女孩降临在林家,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1]取名徽因。徽因十二岁时,入培华女中读书,这一时代的女子读书并不多见,所以林徽因有机会进入学校读书学习,也为她后来在文学和建筑学上有所成就奠定了基础。十六岁时,其父林长民携其赴欧考察,林父曾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 稗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2]。林父的这一言,使得林徽因能够与之同行欧洲。这样的家长在当时是少有的,巧在林徽因有这样一位思想开明的父亲,父亲的有见地,让林徽因有机会出国旅学开拓视野。
在一九二二年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恋爱并在次年确定婚姻关系。随后,林梁二人一同赴美读书。在一九二八年,两人结婚,婚后居于位于北京的北总布胡同,林徽因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2.作品分析
一九三一年,林徽因开始写作发文。早期林徽因的写作文风轻快,文笔细腻,处处流露少女情怀,有着女性诗人特有的味道。
以林徽因的作品《笑》[3]和《深笑》[4]为例,两首诗题目虽简单,却颇有一种轻松愉悦之感,似初春晓风微拂。题目均与笑有关,也表明了作者当时的心境。笑,代表一种较好的精神状态,“唇边浑圆的漩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将笑的那一瞬放慢放慢精心刻画,这笑淋漓这笑调皮这笑的从内到外从头到脚。“散乱的”“轻软”“花影”“痒痒的甜蜜”可否有个影子在某个下午慵懒的坐在小院赏花弄草,闲适惬意,一串串笑声探进心间。深笑则更加深了这种状态。“闪着光亮,迸出天真”笑已是艳丽如同露珠,这深笑,可不,还闪光迸出天真呢。“是谁笑成百层塔高耸”“摇上云天”若说《笑》是开心是闲适,那么《深笑》则是喜悦是淋漓。但不管怎么说,两首诗都无疑将徽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将那种欢喜抒发地彻彻底底。这时的徽因本就处在花季,用少女最独到的视角描绘着她所想表达的一切,美好,阳光,轻快。这是花季的美丽清闲,也是那时社会环境稳定的促然。旅学欧洲,与梁思成结合,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与此同时她还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文学创作和建筑学。生活的美满和社会的安定,这一切成就了徽因早期写作的轻快细腻。
另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5]中,“娇娃做了娘”一般理解为这是林徽因自身从少女变成了母亲,退却了以前那种爽朗的笑,多了一些母亲的慈善亦或在时间的渲染下平静了许多的心态。“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在战乱的年代,笑和深笑的气息可能是不会再产生的感情。“虽说千万年在她的掌控中操纵,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这“卑微”亦是徽因内心最深处的感情罢。“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幻”变化是多端的亦是伟大的,又谁人能晓呢?
二、战时林徽因生平论述
1.时代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事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他号召国人拼力抵御侵略,勇敢站起来,团结一致。在这一时期战争不断,社会极度动荡不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耗时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宣告结束。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各个党派领导人就新的政权的建立展开讨论。本以为天下太平之时,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国共内战顷刻爆发。1949年,解放军进入北京,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从1937年到1949年,是动荡的年代,战争更迭爆发,百姓生活困苦。国共之间几经分裂,关系难以捉摸。在这样的环境中,像林徽因一样的文人们,既难逃战争的折磨,又不得不面对政治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2.个人背景
(1)南渡。抗战时期,动乱不安,林徽因一路南渡,磕磕绊绊,从北京开始,途经青岛,济南,徐州,武汉,长沙,云南,最终到达四川李庄,沿途经常要面临战争的侵袭,甚至可能一不留神就丧失了性命。“在日军对长沙的第一次空袭中,我们的住房就几乎被直接击中。炸弹就落在据我们的临时住房十五码的地方……玻璃的门窗、格栅、屋顶、天花板,全都坍了下来,劈头盖脑地砸向我们……”[6]几乎直接,全都坍了下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