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pdf

L,x‘}日q7J一…7一\…o,一W~ ≯≤;, _墓 i。童。萋蠹;曩瀵『『j“i囊;参¨{Ⅲj, 一 刑事法视野中熊舅眵舞瓣!i参撅念之辨 由ll建龙 (华东政法学院,上海200042) 【摘要l在刑事法研究与立法中,未成年人、青少年、少年、儿童等词的运用处于混乱状态,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有关 青少年立法的成熟,也是阻碍我国少年法学建构与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主张在涉及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犯罪或不良行 为的刑事法语境中宜使用少年一词。少年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少年严格以刑法规定为标准,指14周岁以上不 满18周岁的人。广义的少年则还包括行政法上的少年,即12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的人。狭义少年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者,可称为年幼少年;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者可称为年长少年。不满14周岁者称为儿童,其中12周岁以下者称 青年,22周岁以上不满25周岁者称为年长青年。 【关键伽】刑事法;少年;法言法语 C913.5 【中田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A 在汉语中,青年、青少年、未成年人、少年、儿童、婴儿、幼儿、幼女、幼年人等词均是含 义近似的概念。就法学研究和立法用语来看,这些词的使用既频繁又混乱。这种混乱的状况,既 ¨o 不利于少年法学研究的发展,也是阻碍我国青少年立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迄今为止这 种混乱状况似乎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特别是立法机关的重视。 一.立法用语的混乱 o们村薯∞茧 含义做出界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子女”明显与青年、少年、儿童的含义交叉。 N 尽管如此,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尚可以通过颁布于《宪法》之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 o 的界定明确。但青年、少年、儿童三个用语则仍然是不明确而且矛盾、交叉的。第46条将青年、 少年、儿童三个概念并列和区别使用,可以推断出三个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但是,第49条第 o讲长饥洫 1款、第4款规定“婚姻、家庭、母亲乖I.IL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 人、妇女和儿童”中所使用的“儿童”一词,显然至少不能解释为不包括少年。 再来看其他几个典型法律。《义务教育法》(1986年)多个法条使用了儿童、少年、适龄儿童 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推断,儿童和少年的年龄应在初中教育年龄段及以下,也即大约14、 15岁以下。《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可见“儿童”应在 6周岁以上。《教育法》(1995年)也有多个法条使用了适龄儿童、少年、未成年人、青年等词(第 义。但可以推断的是,未成年人应当包括儿童和少年,青年则有可能跨越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年龄 段。《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的颁行,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含义,但在该法中未成年人 一词与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等词依然并用,且同样未作出界定。这些词的含义也存在交叉, 除了未成年人含义明确外,其他词的含义仍难以确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的法条 中,也多次出现了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等词,该法似乎做了避免儿童、少年、未成年人、青 少年等词交叉使用的努力,但是仍无法回避这些概念的某些习惯用法。 刑法的用词则更为令人费解。在刑法总则中没有出现未成年人、儿童、少年等词语,在一些 可能用到这些词语的法条中,使用了“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第17条第1款)、“已满十四周岁不 期12005—04—12 r他鲁镀夼1挑蜚方.(1 977一).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助理、法学博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