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策略之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策略之探讨.doc

PAGE  PAGE 39 資訊融入教學策略應用之研究 以南投縣名間國小資訊科技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Based on example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into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t Ming-Chien Elementary School 侯靖男 jing-nan Ho 南投縣名間國小資訊組長 e-mail: t05737@.tw 摘要 面對e世代的來臨,現代教師對於教材編製及教學的方式,也應適當地融入資訊科技,符應「資訊融入教學」的理想。目前,教師對於教材的取得,多由書商製作提供,或從相關教學網站下載,較少自行設計編製,而傳統的製作方式,多半以人工方式處理,曠日費時且較不精確。然而,隨著電腦科技的精進,多種資料易於處理、轉換、和儲存,且支援的軟體亦多,教師對於教材的製作若能充分利用電腦,必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讓資訊趨於氾濫,學習的型態也跟者改變。面對這樣的趨勢,政府投入相當龐大的經費積極的推展資訊建設和資訊教育。資訊教育的實施由早期的「學電腦」到後來的「用電腦」、「讓電腦幫助學習」。所以教育部的九年一貫課程,提倡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 本文採文獻分析法,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基本概念,包含資訊科技的意義、發展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為了瞭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目的與成效,所以進行資訊素養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評鑑模式的相關研究探討。 依據學者專家的文獻,從資訊科技在學校環境中的不同型態、種類的不同及融入教學方式的不同等三種面向為基準,研究者設計資訊科技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學範例。文末提出反省與建議,提供有心推動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師參考,讓科技融入教學更順利。 關鍵字: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綜合活動領域 ?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及網際網路的興起,知識傳播的速度較以往快速,傳統的學習方式也開始有了改變,學習不再侷限於教室中,各種知識可以依照個人的需要隨時隨地由網路取得,也就是說數位學習(e-Learning)已成為未來學習方式的主流。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創造、傳??、推廣、應用,都強調其新穎性,而在教育上,首當推動新觀念、與時代脈動同步,並在教學的方法上,也應有所突破創新。順應時代的變化與科技的突飛猛進,各式教學資源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教學方法勢必要有所突破,不能僅以傳統陳述性教學或機械式練習進行。利用多媒體如網際網路、聲光影音的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也可透過電腦、圖像、資訊等新式科技媒體,藉以提昇教學成效,如果教師們仍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方式,將何以教導今日的學生面對未來的世界呢! 電腦在教育上的應用自1960年代就開始,早期大型電腦應用在教學上,多屬程序性的程式語言設計為主,主要模仿老師或呈現資料、訊息給學生,透過評估學生反應,以分枝、編序方式帶動學生學習。近十幾年來,在強調主體在認知過程主動性與能動性的建構主義知識論(Jonassen, 1999),認知學習觀等思潮逐漸取代過去行為學派規約性的教學理論,電腦應用層面迅速地依深度、廣度與普及化方面開展,漸漸成為一項基本的必備工具與環境。再者,網際網路快速的竄起與全球資訊網的蓬勃發展,為多元化的教學開創一嶄新的環境。網際網路不受時空限制的因素,提供學習者各種不同的溝通方式,電腦與網際網路逐漸地衝擊教育現場的教與學的轉變(Collins, 1991)。 面對著數位時代及資訊化社會的來臨,教育部不遺餘力的推動資訊教育。首先在1994年推展「國家資訊建設計畫」(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為台灣建立了資訊能夠充分流通的基礎建設,包含資訊通道、資訊內涵以及資訊處理。接著於1997年實施「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1998年實施「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勾勒出全國各級學校及師生的資訊教育藍圖,完成國中小電腦教學環境之建置,讓各校均有電腦教室且可連上網際網路,並加強國中小全體教師的資訊素養。2001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教育部,2001)。為了達成「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使學習管道多元化,學習資源更為寬廣而豐富,增加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提昇學習的興趣,並可配合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景,資訊教育總藍圖中,要求教師至少要有五分之一的時間運用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育部,2001)。 以教學歷程的觀點來看,學習成效深教學活動設計所左右,教學結果並不必然與教學媒體有絕對的牽連,教學媒體是用來傳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