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岛弧火山的形成机制
地球科学原理之21 岛弧火山的形成机制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HYPERLINK mailto:rock6783@126.comrock6783@126.com)
上一回我们讨论了岛弧处双层地震带的形成机制,现在,我们继续讨论岛弧处的火山形成机制。
1 对岛弧火山作用的解释和分析
贝尼奥夫带,除有双层地震带、地震带间断这些重要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绝大部分贝尼奥夫带,都不是标准曲线或弧线,它们都有一个或多个折曲(见图5-图8)。即在这个折曲前,贝尼奥夫带和海平面的夹角(倾斜角)往往较小,一般在30度以内,而在这个折曲后,倾斜角急剧增加,可达70度或更大(见图5-图8)。尚没有火山线形成的贝尼奥夫带,这种折曲不太明显,有火山线出现的贝尼奥夫带,这种折曲相当明显。往往是,这种折曲越是明显,火山作用越是强烈。火山线,也往往形成于这种折曲于地面的垂线处或附近。这说明,这种折曲,与火山形成有关。到目前为止,贝尼奥夫带的这种折曲及火山现象,也是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但用地槽学说和地球均衡说,却能很好地解释。
图5千岛-堪察加弧的贝尼奥夫带(陈永生和李自安,1998)的折曲. SL,海平面(Sea level);T,海沟(Trench);VL,火山线(Volcano line);“○”,地震中心。
图6马里亚纳弧的贝尼奥夫带(陈永生和李自安,1998)的折曲. SL,海平面(Sea level);T,海沟(Trench);VL,火山线(Volcano line);“○”,地震中心。
图7新赫里布里底群岛弧的贝尼奥夫带(陈永生和李自安,1998)的折曲. SL,海平面(Sea level);T,海沟(Trench);VL,火山线(Volcano line);“○”,地震中心。
图8汤加-克马德克弧的贝尼奥夫带(陈永生和李自安,1998)的折曲. SL,海平面(Sea level);T,海沟(Trench);VL,火山线(Volcano line);“○”,地震中心。
下面,我们应用地槽学说和地球均衡学说,来具体分析贝尼奥夫带的折曲和火山的形成过程。地壳下的地幔,除软流圈外,为固态。但是,地幔呈固态,是因为地幔处于地壳下的高压状态而形成的。那就是说,若固态的地幔,当其压力变化时,它的固态性质也会变化。当压力下降时,它和软流圈一样,同样可以转化为液态。至少它有这个潜力。不像地壳,不管你压力变大或是变小,只要不低于大气压,它都会表现为固态。所以,地壳下的软流圈和地幔,相对地壳来说,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有很强的液态性或液态潜力。这可能就是固态的地槽两壁地壳得以在软流圈或地幔里运动,并向岛弧下折叠的主要原因。
冰川消融后,原冰下岩石圈冰后反弹性上升。地球的体积缩小,产生切向挤压力。在这个切向挤压力作用下,地槽得以形成。靠这个切向挤压力的作用,地槽底部得以向地幔深处下插并得以向岛弧下倾斜。当某处出现重力正异常时,地球的均衡作用,就可以看成是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有重力正异常的区域,将逐渐下沉,直至重力正异常消失为止。当某处出现重力负异常时,地球的均衡作用,就可以看成是地幔对地壳的浮力作用。由于地幔的浮力作用,有重力负异常的区域,将逐渐上升,直至重力负异常消失为止。
一旦冰后反弹停止,地球的收缩停止。地球的收缩停止,地球的切向挤压力作用也停止。由于地球形成初期的重力分异作用(Hanks and Anderson, 1969; Ringwood, 1960; Tolstikhin and Hofmann, 2005),构成地球物质的比重,是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越是表层的物质越轻,越是深处的物质越重。海洋壳,是由洋中脊下软流圈的岩浆冷却形成的。洋中脊下的岩浆形成时,也肯定得遵循岩浆熔融原理,即最先或最可能形成岩浆的物质,是那些最易熔融的物质。而那些含二氧化硅比率较高的硅酸盐岩,较易熔融。所以,最有可能形成岩浆的硅酸盐,是那些含二氧化硅相对较高的岩石。而含二氧化硅比率较高的岩石,往往是较轻的岩石。所以,形成岩浆的硅酸盐,往往是那些能形成岩浆的软流圈处最轻的硅酸盐。所以,由海洋岩石圈下最轻的硅酸盐冷却而成的地壳,虽然比重比大陆壳大,但其比重应比海洋岩石圈下的软流圈物质小,至少比深处的软流圈或地幔物质小。由于比重小的地壳,下插入比重大的软流圈或地幔中,软流圈和地幔将对其产生浮力,即地球的均衡调整作用。在这个浮力作用下,倾斜的贝尼奥夫带将上升。贝尼奥夫带的上升,将牵带着和它相连的岛弧岩石圈一道上升。由于岛弧岩石圈的上升,岛弧岩石圈下压力将下降。由于压力下降,岛弧下的软流圈物质将因降压而液化形成岩浆。当贝尼奥夫带上升到一定程度,上升的岛弧地壳和未上升的岛弧地壳之间的弯曲超过其承受度,迫使其断裂。断裂下的岩浆因压力而喷发出地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层次分析法-论文.doc
- 小菜大全五十道小菜的做法.doc
- 尺寸公差及配合.doc
- 中国旅游地理91011章复习提纲.doc
- 局域网实战教程网络连接组件.doc
- 局部同步,全局异步量子点单元自动装置的设计.doc
- 尚信国际广场施工测量方案超高层建筑.docx
-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学设计.doc
- 层次分析法步骤解析—根法和法幂法.doc
- 层流罩验证方案复制.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