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助力民族重卡走向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主创新助力民族重卡走向世界.doc

PAGE  PAGE 5 自主创新助力民族重卡走向世界   从2000年改革重组前累计亏损83亿元、濒临破产,到如今年产整车17万辆,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跻身世界重卡三强……   短短十余年,被誉为我国国产重型汽车“摇篮”的中国重汽集团,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加快供给侧改革释放企业活力,推动中国“民族重卡”迈进世界先进水平,实现60载老国企的凤凰涅??。   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建成的技术研发中心,记者看到,整车转毂试验台上一辆40多吨重的重型汽车正在接受试验,整个试验台被罩在一个巨大环境仓里。   中国重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丁惟云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具有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整车装备试验能力。这个试验台和环境仓可模拟温度在-45℃到60℃、湿度在5%-95%,既可变成酷热难挡的“沙漠”,又能变成滴水成冰的“寒区”,对车辆动力性、热平衡性等进行一系列试验。   谁能想到,16年前,这还是一家累计亏损83亿元、濒临破产的老国有企业。始建于1956年的中国重汽集团,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1960年,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8吨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说,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重汽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却陷入发展困境。到1999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38%,十几万职工连续十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生产瘫痪,面临破产危机。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国务院的指导下,2000年中国重汽实施改革重组,开启了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改革重组前,中国重汽产品只有一个系列、78种车型,重型汽车年产销量仅有3800辆,专利技术为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掣肘。”马纯济说。   从重组后的第一年起,中国重汽就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确立技术领先战略等四大战略,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建成20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接近国际水平的整车和关键总成、零部件制造各类生产线。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既全面引进整车、总成零部件产品及制造技术,与曼公司同步生产发动机、车桥、驾驶室等核心总成,又以51%的绝对控股权将发展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创了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合作的新模式。   培育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2008年底,中国重汽推出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重卡HOWO-A7,采用130多项最新专利技术,其驾乘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电子化水平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重汽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于有德说,目前中国重汽累计获授权专利3462项,获国家批准发明专利202项,成为国内重卡行业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特别是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的SITRAK系列产品,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关键部件150万公里无大修的B10寿命、10万公里超长换机油间隔里程,受到市场青睐。   2016年1-10月份,中国重汽累计销售整车15.5万辆,同比增长20.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8.51%;实现利税总额26.2亿元,同比增长17%。   进入新世纪,中国重汽产销重型汽车150万辆,产销规模跻身全球重卡制造商三强。   国际化战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树立自主品牌、才能强化民族品牌,才能打通通往国际市场的途径;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企业发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马纯济说。   改革重组之初,中国重汽的出口为零,与沃尔沃、奔驰等国际重卡巨头相比,实力天壤之别。为“长志气、争口气”,中国重汽2004年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打造民族重卡品牌。   中国重汽集团国际部总经理兰俊杰说,中国重汽变过去在国内坐等客户为驻扎在国外搞营销,让销售人员走出去,改“坐商”为“行商”。   目前,中国重汽已在全球设立60多个海外代表处和办事机构,在70多个国家发展了160多家经销商,建立590个售后服务网点,在尼日利亚、摩洛哥等8个国家合作建立KD组装工厂。   2012年,中国重汽生产的800辆欧五重卡出口巴西,成为我国首次批量生产的欧五重卡;2013年,中国重汽300辆欧五重卡进入香港市场;2015年以来,中国重汽产品又在台湾、新西兰等部分发达市场崭露头角……   截至11月底,2016年以来中国重汽出口整车已达2.2万辆。目前,中国重汽已连续12年保持行业出口首位,出口总量占全国重卡行业出口总量的39.6%。   如今,中国重汽产品已出口到100多个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