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堂:500年后到此寻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郝堂:500年后到此寻根.doc

PAGE  PAGE 9 郝堂:500年后到此寻根   “游人说,这个村子跟画一样,很好找。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最醒目的是那些百年老树……”   “初见它,貌似没有魂,再见它,已然失了魂。这是一个被画家‘画’出来的新农村,也是一个保留着乡景茶情的旧农村。”   “依水的小桥,倒映的山水相连。如盖的大树,轻掩的柴扉,狗头门楼清水墙,精心修葺的土坯房,小布瓦构筑的豫南民居,透着一股深沉的豫风楚韵。优雅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回到记忆中的故园。”   在一个名叫“郝堂茶人家”的公号里,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南部的小村庄――郝堂村成了让许许多多的人心驰神往的地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郝堂村,早已不是梦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   从“颓废”到???复活”   7年前的郝堂村,还几近空心。山涧的谷地都撂荒着,村民们只拣水路交通方便的田地种植一季水稻;山上的板栗熟了,却无人摘;在村里很难见到年轻人,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儿童也很少,大部分都被父母带了出去;只留下空巢老人,他们觉得,再不改变,过不了10年,村就没了。   快要消失了的村庄,还能改变吗?   2009年,机缘来了。9月初,执著于“三农”问题研究与实践的李昌平受邀到信阳为当地基层干部做了一期“平桥区建设新农村先建新金融”培训会。讲课结束后,时任平桥区区长的王继军对李昌平的这个理论模式很感兴趣,“那能不能在信阳做这个实验呢?”当时,信阳已被批复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在“郝堂茶人家”公号于2014年年底推送的《那是一个美丽的邂逅》的文章中,2011-2014郝堂村大学生村官,时任郝堂村青年创业合作社理事长、信阳乡村建设协作者中心法人代表姜佳佳讲述了这段让郝堂迎来新机遇的故事:曾任职乡镇党委书记的禹明善陪同李昌平去走访平桥的农村,他们首先去了五里店办事处的佛山村。结果村主任村支书都出门去了,整个村子静悄悄的,没什么生气,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于是,禹明善和李昌平又转到了隔壁相邻的郝堂村。走进村子时,郝堂的房屋破败跟其它乡村没啥两样,污水横流,女村长胡静做了差不多40年村干部,在她见到李昌平等人时,表现出来的是很沮丧的心情,称不想再当村干部了,虽然还有些于心不忍:“因为村里有一些老人没钱看病,就喝药或上吊自杀了”。走访完整个村子,李昌平心里有了底,同意在这里开展内置金融实验。   2009年10月12日,“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正式挂牌成立了。李昌平的课题经费有5万,平桥区为了进行农村金融探索支持了10万,支村两委支持了2万,7个发起人每人拿出2万共14万,村里15位入社的老人每人出两千元资金共3万,加起来总共是34万元。当年贷款出去33万,涉及到养猪、养鸡、种茶等行业。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入社的15位老人都得到了320元的分红。钱虽然不多,但红包拿到手里时,老人们都哭了。   如今,“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已从最初发起的34万元发展到了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乡村经济“活”起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本村人及“外来者”开始关注到这个村庄的发展。   保持最原始的乡村味道   从2011年开始,政府陆续引来专家团队参与郝堂试验,做乡村建设项目的孙君团队便是其中之一。接受平桥区的委托前,孙君给郝堂出了个考题:3个月,全村能不能完成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做大事一定要先把小事做好,小事花钱不多,但可以把人凝聚在一起,让村民觉得,每人每家做一点事,一个村庄就有改变。   孙君是一位十几年如一日投身于乡村建设的画家,著有《五山模式》、《农道》等对农村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专著,大家习惯将这位画家设计和改建民居的过程称做“画房子”。孙君准备开始在郝堂“画房子”之前,这个村庄并没有过建筑改造的活动,村里的房子要么拆了重建,要么废弃不管,农民们都封闭在自己对房子建设的理解中。要找到一户愿意接受改造的试点,如同打开一个封闭观念中的缺口。这个缺口如何找?是孙君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几经协商,第一户试点才被选定,郝堂村的建筑改造活动便从被命名为“一号院”的试点开始了。之后,从设计改造方案到拆掉围墙,再到改内部卫生间、改造楼梯、改造窗子等等,孙君做得非常细致,他甚至亲自挑选了室内的材料、挂饰,用七八万元的改造费用,不仅完成了建筑结构、功能改造和室内装修,还完成了庭院景观和生态系统的重建。   结果,在“一号院”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有六七户人家找到孙君,主动要求改造自家的房屋了。不得不承认,“一号院”打开了郝堂村建设的一扇门,也开启了农村观念的改革之门。   郝堂的村民们改造自家的房,是没怎么考虑过游客这个事情的,但郝堂却还是触动了无数外来的客人,很多人在这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