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开发与整理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 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概述 ;土地整理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来源分析;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的内容;数量方面;质量方面;生态环境方面;生产成本降低的潜力;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按照《村镇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 100m2 /人,最高标准为 150m2 /人。根据土地利用变更结果,2006 年农村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为 2601.51 万 hm2,结合世界银行对中国人口的预测数据,可以算出到 2015 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约为 1142.01 万 hm2。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巨大,合理有序地开展好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将大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潜力;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潜力;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潜力;农村生存条件改善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举措;各地应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专项资金,主要筹资渠道为: 从政府耕地开垦费中划出一部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对宅基地超标部分实行有偿使用,收取一定的土地使用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公司的作用;专项资金由土地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统一安排使用,受群众的监督。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政府的支付能力较强,农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迫切,可以采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所有者(农民集体)—农户的模式” ,或者可以采用“地方政府—所有者(农民集体)—农户”的形式,可以在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信贷融资,进行资金的筹措;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整理的主要资金应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筹集,国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财政划拨可倾向于对这类地区的支援。 ;近年来,村镇规划存在建设现状与规划偏差大及实施难度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在村镇规划中缺乏公众参与。由于基层技术力量的匮乏,规划多由“外来”专业人员承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或经济利益等多种原因,不少规划设计人员只??集了一些必需的经济和社会资料之后就匆匆回去“闭门造车” ,对所规划村镇的基础资料缺乏详实的调查, 对当地的民情风俗也不了解,更是忽略了当地群众参与规划,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很可能脱离实情不符民意,缺乏个性和地方特色,使规划成为了“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失去了规划的“龙头”作用。;所以,应充分重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开会座谈、图片展览、宣传报道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阶层公众的意见。对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被采纳者,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规划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遵守职业道德,采纳群众意见,使规划既符合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又能结合农村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对居民点内部各项用地要做出近期和远期总体布局与具体规划。宅基地的布局形式要根据各类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既要考虑村容的整体性,又要注重农村住户从事农、林、牧、副、渔各种生产与生活的实用性。 ;由于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作缺乏了解,应该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村民进行教育,加强宣传力度、更新农民观念,以提高其对“人多地少”这一现状的认识,珍惜每一寸土地。让村民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提高村民的自觉性,使他们形成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思想。当前,居民点用地已达到超饱和状态,今后的宅基地批准必须要使用闲置土地和旧房用地。要坚持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搞农村居民点整理,确立一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典型,并给予表彰,通过典型和榜样促进工作的推进。只有村民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办,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发展方向 ;生态型村庄;;生态型村庄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能够保护环境,又能满足人类需要,具有可持续性,今后的村庄都应该向这方面发展。在现实规划中,主要体现在:按照布局合理、设计科学与风格独特的要求,全面规划农村居民点建设,逐步使农村居民每户拥有一处适用、卫生和美观的庭院;结合农村居民点改造,加大改水与改厕力度,提倡家禽和家禽饲养,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点排放,改善农村居住卫生环境;允许农村群众在庭院周边拥有一定的生产用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微水电、液化气、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薪柴的使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 “十五”期间(2001-2005年),通过上地开发整理,全国补充耕地 2140 万亩,同期建设占用与灾害损毁耕地的面积为 2022 万亩。据《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