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进展改革[部发57号文件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工院校进展改革[部发57号文件解读)

关于大力推进 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思考 (人社部发【2010】57号)解读 ; 一、就业与培训工作形势分析 二、我国技工院校现状与问题 三、技工院校发展思路与定位 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五、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 六、技工院校扶持政策 ;;当前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既有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如何促使就业增长的问题,也有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过剩产能、节 能减排和产业升级 过程中淘汰退出的 企业带来的岗位流 失问题。; (三)就业结构性矛盾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下,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供求总量看,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新生劳动力将达到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1200多万个,供求缺口仍然巨大。;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 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危机来时的大失业与复苏阶段的大缺工,春季民工的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的就业难,交错产生企业“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状况。 ;   (五)就业不稳定性突出 从失业动态监测数据看,三月末与上年末相比,全国99个城市19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仍存在岗位流失,累计岗位流失率为0.23%;同时,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其中 有一半以上没 有享受到社会 保险补贴,其 稳定性堪忧。 ;;我国技术工人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 初级技能者多,高端技能者少; -- 单一技能者多,复合技能者少; -- 传统技能者多,现代技能者少; -- 短训速成者多,系统培养者少。 ;1868年,沈葆祯开设了中国第一所技工学校(艺圃)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设立创办技工学校 1986年,《技工学校工作条例》颁布实施 1994年-96年,《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实施 2006年,中办国办15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 2007年,《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 培养方式滞后: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三段式课程 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为主线,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 能力培养缺失:职业素养和综合操作能力培养薄弱 职业特征弱化: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三、关于技工院校发展思路与定位;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逐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办学理念先进,培养模式科学,服务社会功能显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技工教育培训体系。 到“十二五”末,全国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0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年均达到800万人次。地级以上城市都要建成1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全国建设50所示范性技师学院、200所示范性高级技工学校、500所示范性普通技工学校和100个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 ;; □ 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基地,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本区域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 □ 高级技工学校承担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 □ 普通技工学校在主要承担中级技工培养任务的同时,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技工院校要实现四个转变:;◆ 工厂式的办学模式 ◆ 股份制的校企合作 ◆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 集团化的发展思路;;;技工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师本位 — 以教师为中心,传道授业解惑。 学校本位 — 以学校为主体,学校成为专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厂。 学生本位 — 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 学生+企业本位 — 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校企合作源于实践与传统: ◆ 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发展道路(企业得人才,职工得技能,学校得发展) ◆ 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培养的规模效应(通过学校产生批量生产的规模效应) ◆ 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目标与定位明确,培养与使用结合,缩短培养周期) ◆ 只有校企合作,才能确保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理论教学与岗位能力实现零距离结合) ;;;技工教育课程改革三个阶段:;;指导思想; 一体化教学标准 一体化课程教材 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师资队伍 ;;六、关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