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液体制剂生产技术选编
第三节 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生产技术;
真溶液型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溶液型制剂,属于均匀分散系。包括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特点 ①药物在分散媒中分散度最大,分散最均匀;
②澄明,可通过半透膜;
③吸收迅速,凑效快;
④分剂量准确。;1.加入增溶剂
2.加入助溶剂
3.制成可溶性盐类
4.使用混合溶剂
5.引入亲水基团
;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
种物质时,能够增加药物
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
低其生物活性,称助溶,
第三种物质称助溶剂。
常用的助溶剂:
①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
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
②酰胺化合物,
如乌拉坦、乙酰胺等;
③某些无机化合物,
如碘化钾、氯化钠等
;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量处于
一定比例时,药物在复合溶剂中
的溶解度与其在各单一溶剂中
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称
潜溶,此混合溶剂
称为潜溶剂。;5.引入亲水基团;
溶解法制备流程图;取总量1/2~3/4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小量药物或附加剂或溶解度小的药物应先溶解;
难溶性药物采用适当方法增加溶解度,溶解缓慢的
药物采用粉碎、搅拌或加热等措施加快溶解;
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溶剂应通过滤器加至全量。;2.稀释法 是将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加溶剂稀释到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浓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等原料。
3.化学反应法 是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溶液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原料药物缺乏或不符合医疗要求的情况、如氢氧化钙溶液可用其化学纯品溶解于水制备,也可用氧化钙与水经化学反应制得。
;例 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
[处方]碘 50g 碘化钾100g 纯化水 加至 100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入少量纯化水约100ml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纯化水适量至1000ml,即得。
[讨论]
(1)描述所制备的溶液的外观,分析其组成并说明碘化钾在此处方中的作用。
(2)概括溶液剂制备的操作步骤。;含义;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
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
液体药剂。以水为溶剂者,
称亲水胶体溶液。
溶胶剂:
固体药物微细粒子
(1~100nm)分散在水中
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
药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1.荷电性
因结构中的某些基团解离而带电,具双电层结构。
带负电荷: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淀粉、磷脂、酸性染料(伊红、靛蓝等)、鞣酸等
带正电荷:琼脂、血红蛋白、明胶、碱性染料(亚甲蓝、甲紫等)、血浆蛋白等。;;;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1.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胶溶法
超声分散法;机械分散法。常采用胶体磨进行制备。药物、分散介质以及稳定剂从加料口处加入胶体磨中,胶体磨以10000r/min转速高速旋转将药物粉碎成胶体粒子范围。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系使新生的粗粒子重新分散成溶胶粒子的方法。
超声分散法。用20000Hz以上超声波所产生的能量使粗分散相粒子分散成溶胶剂的方法。;物理凝聚法:通过改变分散介质的性质使溶解的
药物凝聚成为溶胶的方法。
化学凝聚法:借助于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
等化学反应制备溶胶的方法。;;;;乳化剂的种类;;;;固体粉末类
不溶性固体微粉,聚集于液-液界面上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而起阻止乳滴合并作用。 ;;;;;;;;;;;液状石蜡乳; 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粒度:0.5~10 ?m
分散介质:水、植物油
热力学不稳定
动力学不稳定
非均匀分散体系
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哪些药物宜制成混悬剂
①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
②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③两种溶液混合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时
④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混悬剂的制备;1.工艺流程;复方硫黄洗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