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穆藕初:梦想中国VS中国梦想.doc
PAGE
PAGE 7
穆藕初:梦想中国VS中国梦想
从办企业的微观,到办纱布交易所、银行的中观,再到营造经济法制环境的宏观,穆藕初用西方理论改良中国社会,对梦想中的中国做过种种努力。由于受当时社会的压制,这个中国梦想最终以悲剧收场。
穆藕初(1876-1943),名湘?h?o生于上海浦东。出身于(棉)花行学徒,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上海浦东,34岁时留学美国,攻读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获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先后创立植棉试验场和上海德大、厚生、郑州豫丰3爿大型纱厂,还创办了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等,被沪人称为“棉纱大王”。穆藕初还是一位教育家,他捐出巨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还捐银5万两供北京大学选派罗家伦、段锡明、康白情等赴美留学。
穆藕初是中国近代以经营有术著称的企业家,他1876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棉商家庭,读了几年私塾后,13岁时由家人介绍入花行做起学徒。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听闻消息后,穆藕初“心中之痛苦”,“难以言语形容”。与那时的大多青年一般,他想到要救国图强,必须发奋学习,“不学则无知识,无知识则不知彼我之短长,无从与他国竞争”。这时,穆藕初最初追求西学的决心,在他的内心不断地扎根生长。不久,他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到夜馆学习英文,后来当上了龙门师范英文教员。
目标明确的大龄留学生
1907年,受张謇之邀,穆藕初赴北方调查组织铁路警察事宜,见到北方内地农业破败景象,他深感到振兴实业的必要,尤其想致力于农业改良,遂决定将留学夙愿付诸行动,并选择当时世界上实业最发达的美国为留学目的地。
1910年,妻子变卖了首饰,又得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买办朱志尧资助2000元,穆藕初以34岁之龄赴美留学。初到美国,他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方的技术文明。在金门旅馆,他登上“电机一动,蓦然腾空”的电梯,看到按钮一揿即自行启闭的窗帘等灵巧机械,不由为“西人研究精深”所折服。
之前的国内考察,穆藕初已认识到:农业是立国之本,中国贫困的根源在于农村,“必须首先改良农作,跻国家于富庶地位,然后可以图强”。因而赴美后,他和一般留学生单纯的求知不同,他的留学目标极为明确,而且很有规划。先后入惠尔拔沙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伊立诺伊大学、芝加哥埃茂专门学校、得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就读,他选择修读的专业多与农业相关。从怎样种棉花,怎样种好棉花,怎样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到怎样办工厂,他都有目的地系统学习。
开始,他有些想当然地认为“农学范围狭窄,研究两三年即可回国”,但当真正接触起现代的农学知识时,才发现即便“苦读十年尚难毕事”。这时,穆藕初也意识到单纯地掌握农业现代化理论,恐难有作为,因为国内根本不具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环境及条件,于是他决定在农学知识的学习中集中钻研农产品加工业,并选择棉纺业和肥皂制造业为专攻对象。这段留美学习的经历对他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办与众不同的“纱厂”
1914年,被朋友戏称为“穆老爷”的穆藕初终于学成归国,此时他已39岁。创业初期特别艰难,在哥哥的帮助下,他们几个月才筹到二十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1915年6月,位于杨树浦的“德大”纱厂开机。哥哥为总经理,穆藕初为经理,实际主持厂务。纱锭仅仅一万余枚,在当时属于小型企业,跟南张北周、荣家兄弟没法相比,不过穆藕初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管理和技术。他的纱厂从开机的那天起,就跟别人不同。
穆藕初从原料抓起,也就是棉花的质量。纱厂还在筹备之时,他就先建了一个“穆氏植棉试验场”。一边研究棉质,一边免费向棉农推广,号召农民前来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提高棉花质量。纱厂扩大规模后,他还招聘实习生,发起“中华植棉改良社”,推广种植美国的脱籽棉。 其次是引入“科学管理法”,通过留美经历,他大胆引进“泰罗制”,成为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待遇方面,穆藕初开的工资高于一般工厂。工人进厂一律要经过统一考试,试卷是他亲自出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招一些“明白人”。 在财务上,他引入复式记账法,并将亲拟的报表样本交给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参照填写,一日一报,内容包括生产进度、原材料消耗、成品数量等,以便及时掌握耗材、用工、用时、数量、质量等动态情况。在此以前,中国的企业没有科学的报表,因此他设计的报表逐渐被各企业效仿。
这些大张旗鼓的动作引起上海同行的极大兴趣,《申报》曾多次报道,称其为“中国实业界之一线光明”。功夫不负有心人,1916年6月,北京商品陈列所举办产品质量比赛,德大纱厂的“宝塔”牌棉纱名列第一,质量超过一般华商纱厂,也优于外商产品,被誉为“上海各纱厂之冠”。
从1914年开始,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穆藕初就已创办了德大、豫丰、厚生三家纱厂,另有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还参与多家纱厂,速度不可谓不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