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干预对不同个性特征儿童诊疗性疼痛的影响的论文.doc
心理干预对不同个性特征儿童诊疗性疼痛的影响的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个性特征儿童诊疗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在住院7~13岁非危重症患儿中随机抽取70名,分别在入院第1~5天的每天静脉穿刺后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自评法和他评法);入院第1天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个性特征评估;第2~5天实行心理干预。对3种不同个性(外向型、中间型、内向型)儿童,情绪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儿童分别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第1天与第5天)疼痛强度的比较。结果 诊疗性疼痛强度随着心理干预的实施,住院天数的增加逐渐减轻;中间型及内向型儿童,实行心理干预前后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情绪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儿童,实行心理干预前后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减轻诊疗性疼痛的强度;心理干预对中间型及内向型个性儿童的诊疗性疼痛有明显的效果;可降低情绪稳定及不稳定型儿童诊疗性疼痛的强度。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个性特征 儿童 诊疗性疼痛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rapeutic pain in 70 cases of hospitalized 7~13yearsold children ethods 70 cases of hospitalized noncritically ill children patients ly selected for the study. the pain assessment after venipuncture ission; biver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hildren otions in the 1st and 5th days after admission (before and after admission) bivert children and the children otions,parison of therapeutic pain intensities before and aft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tions could be relieved b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key ,精神质18项)、n (neuroticism,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 23 项)、l (1ie,掩饰性 22 项) 4个分量表 。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t分,分成3个等级,不同等级代表不同个性心理特征。e、p、n的3个等级分别为内向/倾向内向、中间型、外向/倾向外向;非精神质、中间型、精神质;情绪稳定/倾向情绪稳定、中间型、情绪不稳/倾向情绪不稳。并将测试数据逐一输入装有jepq常模计分软件的计算机内,再由计算机算出各自的e、p、n维度值。
1.2.2 疼痛评估方法
广东药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3期 刘晓燕.心理干预对不同个性特征儿童诊疗性疼痛影响的研究1.2.2.1 自我评估法(自评法) 以vas标尺为基础的脸谱图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2] ,0-10数字为疼痛强度分级。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在标尺旁标有小儿易于理解的笑及哭的脸谱。每次静脉穿刺后让患儿按疼痛的程度指出相对应的脸谱,由脸谱相对应的数字为其疼痛的分值,1~3.9分为轻度疼痛,4~6.9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5 d累计作为总分。由患儿自己完成。
1.2.2.2 行为评估法(他评法) 采用mbps(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标准[3]。由接受过专门评估训练的护士,对患儿静脉穿刺的过程进行评分。评分包括面部表情、哭闹情况、行为情况3部分。3项得分总和为他评法患儿的得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1.2.3 入院第1天在侵入性治疗(静脉输液)前进行疼痛基准评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疼痛。
1.2.4 分别在入院第1~5天的每天静脉穿刺后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自评法和他评法)。
1.3 心理干预
1.3.1 所有病人入院第1天不实行心理干预,第2~5天均实行心理干预。
1.3.2 实行心理干预的依据 根据艾森克个性问卷,经电脑软件计算明确其性格类型(外向型——外向及倾向外向、中间型、内向型——内向及倾向内向型),并询问家属个性结果与患儿是否相符,反差太大将被剔除。针对个性选择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1.3.3 心理干预方法 认知疗法(直接解释法、思维方式转换、角色模仿、鼓励与榜样示范法)、行为疗法(转移注意力等)。
1.3.4 心理干预措施的选择 外向型:直接解释法+转移注意力疗法;中间型:思维方式转换+转移注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