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docVIP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PAGE  PAGE 9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eq \o(\s\up7(),\s\do5(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eq \b\lc\ \rc\ (\a\vs4\al\co1(情景引入)) 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eq \b\lc\ \rc\ (\a\vs4\al\co1(故事导入)) 故事1:1779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eq \b\lc\ \rc\ (\a\vs4\al\co1(实验导入))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思考讨论: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试一试:你能举出生活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例子吗? 推进新课 一、实验演示:碘的物态变化 仪器与器材:密封的细长玻璃瓶(内装有几粒碘),方座支架,试管夹,酒精灯等。 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观察密封在玻璃瓶内碘粒的外观。 2.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观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