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树茶与台地茶
古树茶与台地茶
1树种及鲜叶
古树茶均为乔木型,主干高大,分枝稀疏,此种茶树采摘不方便,产量较少,一颗800年高达9米的古树茶,一整年的产量仅有5公斤左右。古树茶叶子相对比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一般15对左右,叶背毛少。古茶园鲜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园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园鲜叶;
台地茶均为灌木型,人工栽培型,植株矮而分支茂,便于管理与采摘,产量高,导致其内质不丰富。台地茶树叶身比较单薄,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2生长环境
乔木型古树茶均生长于海拔较高平均低者1600以上,高者达2700米之上的古茶山之上,也有生长在原始森林之者,所生之环境风景秀丽优美;树高路险,采摘困难,且缺少管理,涨势减弱、生育能力较低,产量极少。
而灌木型的台地茶则种植于茶农群居附近的茶山,海拔均在1000米左右,这样茶农才能便于管理及采摘。
3根系的生长
乔木型古树茶根系为树干多高根即为多深,树龄约为300年的古树茶树干高度约为2.5-3米之间,根系衍生至土壤之深度也为2.5-3米之处,所摄取的养分就较为充足;基本无需施肥,内含物质丰富。千百年来已能较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抗病虫害,无需使用农药。更耐泡,香高,味醇,回甘好。
灌木型台地茶人工管理修剪,树干高度1.5米左右,导致根系为系根生长,主根最深也只有1.5米,加上分支繁茂,采摘过渡,导致根本摄取养分供养不足,内质缺失严重,随后茶农又对其施撒化肥,虽增加了养分,但破坏了茶性之本,使其苦涩滋味加重将茶性改变为浓烈刺激,降低了后期的陈化价值,无论拼配的再好只能是大众之饮。
【干旱时节灌溉能提高茶叶中多酚类含量,适当增施P肥及或有机肥料亦可提升茶叶中多酚含量】
4滋味的表现
4.1香气
古树茶体现的是浓郁持久,深沉而厚重,较佳者会体现出极为“沉稳”的香韵,带有特殊香型如可能带花香,停留时间长,而这种特殊是由于根系衍生至土壤深层吸收到更多的矿物质的来的,各山的土壤含矿物质结构均不一样,所以各山气息就很大的区别。
而人工栽培型的茶树吸收不到土壤中深层的养分,加上施肥的因素,香只能表现出茶的清香,飘扬而短暂。这种香会随之存储的时间逐渐消失,转化为陈香,但这个过程需要数年之久。
4.2滋味
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古树茶口感丰富,滋味醇厚(古树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台地茶,儿茶素含量、酚/氨显著低于台地茶),入口即甜(注:千万不要把回甘当甜,只有内质丰富的茶才能入口即甜)。苦涩味化得极快,鲜爽回甘,回甘绵长持久,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且因水溶性果胶含量高,口感温润,且具有更好的耐泡性。
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味杂,浓带苦涩,欠协调,厚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不容易退去转化成回甘,韵味短暂。但如果古树茶所在的周边生态坏境破坏严重,那么没有大树茶好喝
【苦、涩:苦涩滋味重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施肥后增加了茶内的茶单宁成分,导致了表现出较重的苦涩,二者为树林较小的茶树,也是内质不够丰富的表现。】
4.3汤色
古树茶的汤表现为粘稠饱满,通透黄亮。汤的粘稠度是判断茶所含果胶质多少的关键,也是内质表现丰富的另一关键,除粘稠外还需细腻柔滑。
台地茶的汤新茶都是表现为色黄绿,不透亮,甚者有浑浊之感,茶汤粘稠度几乎感受不到。
4.4韵味
韵亦称喉韵,是在喉部的甘化开之后形成的甘甜生津及香韵四溢的舒爽感受,持久性强者为上品;
灌木型的韵是很少的,几乎很难品到,也只有依靠拼配的工艺来增加。
4.5叶底
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
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附1
三种类型的古茶园
野化古茶园
原始森林中空地或雨林边缘,古人种植、但被抛荒数百年,无人看管,逐渐形成了野化趋势,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10m左右,树龄500~1000年。茶树间距约8~15m,每亩约50~90株,亩产30~50kg,极为稀有。人工干预少,野化生态环境。
原生态古茶园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未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茶树间距约3~5m,每亩约120~220株,亩产约50~80kg,数量稀有。人工干预少,只进行适当采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打农药、不除草、不翻地。蕨类、地衣、多种热带雨林草本植物共生,生态环境优。
生态古茶园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已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茶树间距约1.5~3.5m,每亩约190~400株,亩产约60~90kg,数量较少。一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农家肥、偶尔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