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乐苏-日寇侵华
日帝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弧形列岛,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岛及数以千计的小岛组成。与中国、朝鲜、俄罗斯仅一水之隔。总面积37万余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的1/3。
; 日本国,古称“大和”。七世纪后半期起以“日本”为国号,19世纪末叶起称“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用现称。
1928年,其人口约6210万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人口达1.2776亿)。
基本居民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 。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语,首都东京。1972年9月29日与我国建交。
它是一个资源小国,作为近代经济发展和战争所需的铁、煤、棉等主要物产均不能自给。
;明治维新(1868年)
侵台战争(1874年)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895年)
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日俄战争(1904年)
妄图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
以退为进,扶植军阀(1918~1924年)
“满蒙分离”政策;一、明治维新;(二)日本军国主义发轫
1.军国主义:极端崇尚武力,将扩充军备和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国家的最高目的,而使国家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切领域的政策都服从于这一最高目的。这种治国的指导思想和体制就是军国主义。
2.军国主义发轫的三个显著标志:
(1)陆军缔造者山县有朋积极阐述“强兵为富国之本”,明治天皇将这一理论钦定为最高国策。
(2)军阀形成,确立了统帅部独立于政府之外而左右国政的国家体制。
(3)陆军首脑炮制以封建武士道“忠君爱国”为核心的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驱使军人、国民为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效命。;(三)日本大陆政策形成
1.“经略大陆”的战略: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
2.大陆政策的历史渊源:
16世纪末,丰臣秀吉拟订大陆扩张的构想:占据朝鲜 攻入宁波 出兵天竺 占领并迁都北京。
德川幕府末期,思想家左藤信渊倡导的“征服支那”论:万国中地大物博者当属“支那国”,“皇国开辟他邦必先吞并支那”。
19世纪50年代,维新运动先驱吉田松阴的“海外扩张补偿论”:征服易取之朝鲜、满州、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应由朝鲜、满州之土地以为补偿。;(四)明治维新、军国主义发轫以及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的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是日本由封建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明治维新的成功及其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并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之中。
同时,为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矛盾,日本开始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一步步地实施其制定的大陆政策,向朝鲜、中国东北、中国关内伸出贪婪的魔爪。;;二、侵台战争;琉球事件
琉球岛自明朝起成为中国属邦,琉球国王收到明清皇帝的册封,隔年向中国朝贡。
1609年德川幕府武力入侵琉球,迫使其称臣。明治政府成立后将琉球划归鹿儿岛县管辖。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为其藩国。琉球处于中国、日本“两属”的状态。
1871年冬琉球66名岛民海上遇风漂至台湾,54名被当地山民杀害,其余由福建地方政府救助送回琉球。
1873年,日本以“台湾生番戕害‘日本藩民’”为借口,向清政府交涉,进行外交刺探 。清政府态度不够强硬,为日本吞并琉球埋下祸根。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入冲绳县。;日本武力侵台
1874年5月,日本政府以“琉球事件”为借口,出动军舰以武力入侵台湾。台湾土著山民组织了顽强的抵抗。由于不适应台湾炽热的天气,山里瘴疠熏蒸,日军中伤寒、疟疾流行。日军损失惨重,军心惶惶。此时清政府主张对日妥协,未援助山民抗敌;战况停顿时,也没有主动出击。作战期间,双方开展了长期的谈判。
10月31日,在清政府的妥协下,双方签订了《北京专条》,清政府赔款四十万两军费和十万两“抚恤银”。
日本入侵台湾是近代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以武力侵略中国的开端。;三、甲午战争;四、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根据《辛丑条约》,日本在使馆区以及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军为400人,然而早在《辛丑条约》签订前的4个月,日本政府就以“护侨”、“护路”为名,宣布成立“清国驻屯军”,任命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营分别设于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日本驻屯军又不断地增加。1912年,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名为“中国驻屯军”。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 ;五.日俄战争; 六、“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是日本政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