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个生命的继续“旅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34个生命的继续“旅程”.doc

PAGE  PAGE 8 334个生命的继续“旅程”   一切都是按开诚老人生前的意愿进行的。   没有葬礼、没有挽联,最后的告别是在天津一家医院5平方米窄仄的太平间举行的。20多名亲友几乎背贴冰柜,前贴老人的遗体,一个紧挨一个,把白菊花轻轻放下,默默走上一圈,家属自带的录音机播放着一段轻柔的音乐,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2010年12月2日,78岁的开诚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他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他是天津市全年的第8位、有记录的第334位遗体捐献者。   这334名捐献者,生前也许只在填表时到过这所学校,而当他们下一次进入校门,或许已是生命之门关闭的时候了。   在最美的地方展示生命的意义   医科大学解剖楼,这座终年弥漫着福尔马林味道的灰色老建筑里,刚刚落下人生幕布的遗体捐献者,将有最后一段特别的“生命之旅”。   学校把最美的教学楼一楼尽头最安静的那间屋子,布置成了国内第一间纪念遗体捐献者的展室,并以“生命意义”命名。这里陈列着所有捐献者的遗书。死亡不再是忌讳,生命的价值得到开敝。   遗体一旦进入解剖楼,身份将彻底消失,只有一个个编号。   这段“旅程”是从天津医科大学高级实验员袁武的手开始的。他会轻手轻脚,像“给活人脱衣服”一样,脱掉袜子、裤子、上衣。哪怕身体已经僵硬,他也不会使用剪刀。   “旅程”还会继续,经过一双双实验员的手、老师的手,最后遗体进入一间60多平方米的解剖教室。   解剖课有简短的开课仪式,所有的学生都被要求默哀30秒,向尸体鞠躬致敬。老师告诉学生,本学期,这具遗体就为同学们服务了,要想成为好大夫,就要像对待真正的病人一样对待尸体。任何操作失误,在临床上都可能导致真正的死亡。   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陆于宏还记得自己当学生时第一次切下手术刀的感受:没有恐惧,只有神圣感。   刀接触身体时,有人会亲切地打声招呼:大爷,我们开始了!做到中途,需要把尸体反过来,他们会说:大爷,咱们翻个身!一间解剖室同时摆放3具尸体,3个小组同时做实验,有学生会略显骄傲地比较:看,我们的大爷身体又瘦又结实!   几乎没人觉得这些尸体是可怕的、冰冷的,有人会喝着牛奶吃着煎饼?子去上解剖课,有人则聚精会神,“恨不得整日趴到尸体上研究”,舍不得下课。   每次解剖课快结课时,即使再匆忙,学生们也会不厌其烦地一寸寸把皮肤覆盖好,让死者尽量看起来“完好如初”,而这并非课程的硬性要求。   最后一堂解剖课,所有的人都会向已残缺的遗体鞠躬感谢。   最近。解剖教研室主任李云生在《欧洲泌尿科学――铂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分量很重的论文,这篇论文他运用了20具尸体的原始资料。   他说,这些死者也是论文的作者,“他们的价值就像杂志的名称一样――‘铂金’,比黄金还珍贵”。   人生是什么?在这里可以有个解答   一个周末,学校教务处处长张金钟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戴着黑纱的悲伤的中年男人。他说母亲去世了,想捐献遗体,还带来了一封遗书。读完这份遗书,张金钟都快哭了。再上课时,他念了这位留下4部作品的诗人兼翻译家的遗书:   我死后谢绝一切吊唁,我的作品是我留下的丰碑,丈夫儿子姊妹务必节哀豁达,生劳死息,生寄死归!有能耐的人无它奇。只是比平常人看得透远而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是它的宝冕,诗词又是冕正中的斗大夜明珠,我后半生能致力于它的研究,且有美满家庭辅助,我一生已心满意足。临了,将年轻时熟背的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一段话为结束:“我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在我坟上安放悲哀的安琪儿,是不公平的!”   很快,这封遗书在学生中间传开了。   张金钟翻了教务处保存的几十年来的所有遗书,越看越激动――“这是最好的教育!”他找到解剖教研室主任李云生,商量建一个“医学伦理学教育基地”,让学生都来看看。   2001年底,在解剖楼二楼的一间教室里,“医学伦理学教育基地”落成了。所有的遗书都在那里展出。张金钟亲自选了一些遗嘱做成展牌,有的病句他也尽量保留原样,因为“特别淳朴生动”。部分遗嘱译成了英文,他希望留学生、外国人也来看,“生命伦理没有国界”。   他又突然想到,上课时总讲学校创始人朱宪彝教授的“四献”:献出全部存款建立朱宪彝奖学金,献出全部藏书,献出自己居住的住宅楼,献出遗体供教学解剖。   为什么不把老校长“请”来?他把朱宪彝的内脏标本,这件“镇校之宝”,放在屋子的中央。   受展室影响,这所学校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比率在天津是最高的。   后来,新生入校的第一课、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课,以及本校的新员工和附属医院的新医生、新护士的岗前一课,都在这里上。   2006年春天,几地移到了教学楼一楼的新址,并更名为“生命意义展室”。   搬家那天,因为担心年轻人毛手毛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